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方纯洁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有机环节,也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效果的重要检尺。文章从分析应用型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能力导向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1.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重点教研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2014jyxm408)

2.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SK2013A084)

实施“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是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是应用型高校了解教学现状、诊断教学问题、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

一、“能力导向”教学评价的内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诊断、反馈、导向、证明等功能。具体来说,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

所谓“能力导向”是相对于“学科导向”或“知识导向”而言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把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标准体系,是以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最终要归结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种行为进行科学评价。主要包括以“双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学评价和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学生学习评价两个部分。

二、应用型高校现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功能片面

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评价中心仍过分关注教学活动结果,如学生学业成绩、教师工作业绩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教学活动发展、变化的动态评价。

2.评价标准僵化

很多应用型高校仍存在着以对掌握知识多少的评价代替对综合能力评价的误区,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和培养起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被忽视;对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的评价仍比较零散,体系尚未建立。

3.评价主体单一

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尚属于授课教师个人的事,教师间互不交流,缺乏统一引导和规范,难以有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状况;同时,大部分只是在学校的范围内由授课教师、辅导员进行的评价,用人单位、合作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的很少,发挥的作用不足。评价的主体还不够丰富,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实施以“双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引导教师如何教学的指挥棒。一般由评价目标的设定、评价内容与标准确定、评价方法与程序选择、评价结果的应用与调控等环节组成。首先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教师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目标设定为提高教师的“双能素质”。

其次,根据这一目标确定主要评价内容,即突出教师的“双能素质”考核,既考核其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应用型课程建设能力、在某行业领域的任职资格能力、应用型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等,又考核其产学研合作能力,也即将专业知识应用或转化为行业企业生产力的能力。

第三,根据这一评价内容,并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教”的特点及关键要素,重点研究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形成特色的评教制度。

四、开展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学生学习评价

“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不再以卷面考试为主要方式、以考试成绩为指针、以掌握知识多少为标准,而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评价。要进一步改革评价内容,丰富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加大过程评价力度,才能构建“能力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科学、全面的评价和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分为单科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这两种评价缺一不可,应综合运用。

1.单科评价研究:也即课程考核的改革研究。要在进一步总结近年来应用型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经验,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主要模式以及引导教师改革的主要政策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考核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以及主要考核模式总结,从而强化对教师课程考核设计的指导。

2.综合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测评。综合性评价研究,也即具体研究此类综合性评价的内容、指标、频次、评价方式、评价结果运用等。当前,在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盛行的学生综合性评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一是要研究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测评方式及结果运用;二是要研究并进一步丰富综合性评价方式,形成开放式的、多元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范本,供教师和管理者直接使用,从而起到引导大学生注重自身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综上,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使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从而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杰.高校多元化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222

[2]王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5):37-38

[3]朱龙英,袁健,葛友华.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101-103

[4]孙崇正,肖念,金保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的演进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48-53

[5]董波波.探索高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