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率

/ 1

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率

邓广

一、用“爱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是趋向成功的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还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味被点燃,而要使一切的天赋和才能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作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来说,要使每位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创造性学习的境界,首要的一点是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谈不上学习参与,更不要谈完成教学任务。而学习兴趣的源泉在于教师的“爱心”。教师关爱学生是促成兴趣产生的源头活水。试想一个不受学生拥戴的数学教师,怎能让学生喜爱你的课,进而学好数学呢?因此,我们每一个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要从接班开始,逐一摸清学生的底细。诸如家庭状况、数学基础、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要了如指掌。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中差生”教师必须主动接触、热情交谈,找出“差”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补思想、补信心、补态度、补基础,必要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的心灵架起彩桥,让他们得到主体经验,从心底相信你、喜爱你、佩服你、跟着你徜徉于数学的海洋。

二、用“恒心”打牢参与基础。

无论是从现代教育论还是数学论的解读来看,都十分强调学生的预习,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扣住正常的课前预习能有效地保证中差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正确性,逐渐品尝到参与的甜头。如教求组合图形面积一课时,应布置学生预习,事先检查他们对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课上很容易使学生把握解题方法。再如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布置学生看书,到生活中寻找“圆的存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对圆的特征起码有一个表象的了解。课上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一定是较高的。教师布置预习题后不应撒手不管,要善于走进学生,特别注意引导中差生啃下预习题的“骨头”,以方便他们参与课堂教学,自我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味到“我能行!”“我也有学好数学的智慧!”。

三、用“耐心”创设参与时空。

提倡提高学生参与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过关”、“合格”,通过“学会”升腾为“会学”。它极力反对“填鸭式”、“灌输式”,主张学习管理、学法指导。诸如尝试法、发现法、“学试议练法”等先进的教学模式,都强调了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因而,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看书、讨论、提问、操作、板演等环节决不能图形式、搭花架子,不能单就为了赶课堂教学时间而唱独角戏、以我为中心求速不求质,讨论就是要讨论个水落石出,提问就必须提问个一清二楚。不要怕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也不要担心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并能灵活运用。所以说,提供适度的时空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评价一个教师有无“耐心”的标志。如教“比的意义”一课时,学生对“比和比值”的概念表达形式往往易于混淆,教师就应不惜时间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分清比和比值的求解和读法。这要比教师死灌的知识更牢靠。再如概念的出现、公式的推导、法则的总结等,必须留给学生充实的时间自我摸索发现。

四、用“诚心”鼓舞参与勇气。

马卡连柯说得好:“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掌握一个人。”南师大杨启亮教授也曾语重心长地讲过,转化一名差生与培养一名奥林匹克冠军一样光荣;为国家减少一名废品与培养一名大学生一样重要。就是说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把眼光老是盯在优等生、尖子生身上,要善待中差生,从他们身上捕捉成功的信息,寻找进步的火花。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视情让他们答问、板演,尽可能不让他们发生“卡壳”,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一旦发现他们有突破性的见解、独特的思维及时予以表扬。每堂课在提问、板演时,不要把他们变成“遗忘的角落”。一般地说,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大多对老师的提问想回答,只是怕答错了,会挨老师的批评,遭到同学的嘲笑。因而,我们一定要有诚心,对解答错误的学生决不能斥责或讽刺,要和风细雨地说上句“你再想想,思考思考!”“好!先看其他同学怎么解答的,你再答!”、“不要灰心,马上再答”等等,学生定会感觉到老师对自己很关心,很热情,自然会壮大胆量重新回答问题。天长日久,他们就会毫无顾虑地跟大家一道探索新知,产生“怕什么,错了就改”的心理。

五、用“细心”矫正参与失误。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或多或少有疏漏的地方。况且学生客观存在着思维的差异,知识的掌握相应有深有浅,运用能力也不尽一致。因此,教师要及时创造机会进行反馈,了解学生接受理解的程度。备课时应有超前意识,设计有关知识的重点、难点的题目,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在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法则的掌握、公式的使用、数量关系的分析、算理的推导等情况。诸如概念的判断、式题的板练,应用题的解答等兼顾中差生,以便于评讲的针对性,促使全体学生吸取“教训”。笔者认为,让中差生参与“巩固性”板练、口头表达易发现知识学习中的不足和失误。教师要抓住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参与矫正。此外,以作业批改时,遇有学生对新知理解和运用不当时,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面批,让其以教师的辅导下参与对错误的矫正,切不可任其随意订正,防止知识的脱节,拉大学生个体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