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民歌的三点把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1

演唱民歌的三点把握

杨海玉

对于一个歌唱演员来说,比演技更为重要的是艺术修养,也就是对作品审美的把握,这关系到作品演唱的成败,以及能否树立自己的风格。

民歌通俗易懂,但对民歌审美的把握却非易事。若想唱好民歌,必须在作品的审美上,把握住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主题美,二是意境美,三是风格美。

一、对主题美的把握

主题是歌曲的灵魂,是歌曲的命脉。只有把握住主题,才算读懂了作品,才算理解了作品。

主题上的审美价值,就是主题思想产生的意义,对唱歌者、对听众产生的影响。只有把握住主题审美价值,才能在演唱中把主题思想传达给听众,在听众中才能引起反响。

例如郭颂、胡小石、汪云才根据赫哲族民歌创编的《乌苏里船歌》,为什么郭颂等人演唱就那么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有的人演唱就反响平平?其中第一因素就是对作品的主题是否理解,或是否理解透,以至是否发现这首歌的美学价值。

《乌苏里船歌》通过对赫哲人渔猎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赫哲族人民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过上自由、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也就是“党领导咱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的那种喜悦的心情。这就是《乌苏里船歌》的主题。

如果再上升一个层次,我们说《乌苏里船歌》主题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幸福的未来,不仅让赫哲族人民充满了希望,也让各族人民都对未来抱以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把握住了主题和主题的美学价值,在演唱时就对新的自由美满的生活充满了自豪感,豪迈的激情自然流露出来。也就是说,不会只对诗情画意作渲染,而是对赫哲人情怀的抒发。这样不仅达到了抒情,也达到了表意。

二、对意境美的把握

作品的意境,是作者思想、情感和描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所呈现出的想象的空间意象,也是作品给听众引导出来的一种境界。

歌曲的演唱者,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意境,在大脑里构画出一种境界,在眼前浮现出一种幻象,并且直接进入这种幻象、境界之中,成为这种幻象、境界中的主人公,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唱出真情实感。

《乌苏里船歌》的意境是很美的:

乌苏里江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握桨来掌稳舵。

双手迎来丰收年……

如果演唱者眼前出现了这种江上赫哲人打渔的欢乐情境,并且进入这种情境之中,把歌中的意境变成了我的意境,把我变成了意境中的人,这就是情景交融、物人合一了。

达到这种情境,演唱自然而然地会体现出“身在美景唱美情”,情绪、情感、音色都会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演唱也就达到了一定的美学层次,而不至于流于一般。

三、对风格美的把握

好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把握住作品的风格美,才能够把作品的主题美、意境美充分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演唱者自己的风格。

我们听《蒙古人》就知道是滕格尔,听《神奇的九寨》就知道是容中尔甲,听《新货郎》就知道是郭颂。即便别人唱他们的歌,也能分出是不是原唱者的风格。甚至观众对一种风格的认可,是别的风格所不能替代的,或者说是不能接受的。

《乌苏里船歌》的风格就像那浩荡的乌苏里江那样宽广、雄浑,就像那高高的大顶子山那样高亢、豪迈。演唱者把握住《乌苏里船歌》这种独特的风格,演唱时就自然地表现出了郭颂味、东北风了。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一个民歌演唱者,对民歌审美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