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

林少华

林少华(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安福3432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88-02

【摘要】目的对比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有无差异。方法选取120例健康成人,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同时采集静脉血及末梢血进行八项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种血液样本血常规结果差异。结果静脉血中RBC、WBC、Hb、Hct、PLT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末梢血(P<0.01)。静脉血与末梢血在MCV、MCH及MCHC三项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时应尽可能采集静脉血,以更好反应患者体内血液状态,排除环境干扰,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检验

血常规是目前临床最常用检查项目之一。对于血液样本是采用静脉血还是末梢血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对12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探讨两种血液样本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现总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体检中心检验对象共12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健康体检者。以上检验对象均排除各类疾病,无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女性于非月经期内。其中男65例,女55例,平均年龄(39.2±11.5)岁。

1.2检验方法120例健康成人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及末梢血。于肘静脉采集1ml静脉血,置入硅化塑料管中。同时从右手无名指末端采集末梢血20μl,同样置入硅化塑料管。在同一质控下,根据仪器操作说明于采血后30min完成血液检测。末梢血采用预稀释样品模式检验。静脉血采用全血样品模式检验。

1.3检验指标八项血常规指标,包括:①RBC(红细胞计数),②WBC(白细胞计数),③Hb(血红蛋白),④Hct(红细胞压积),⑤PLT(血小板计数),⑥MCV(平均红细胞容积),⑦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⑧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当P<0.05说明有差异。

2结果

2.1健康成人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对比12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RBC、WBC、Hb、Hct、PLT五项指标在静脉血与末梢血中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血与末梢血在MCV、MCH及MCHC三项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健康成人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

组别RBC(×1012/L)WBC(×109/L)Hb(g/L)HctPLT(×109/L)MCV(fl)MCH(pg)MCHC(g/L)

静脉血4.69±0.476.79±1.32143.65±9.240.45±0.03231.42±58.6885.97±2.6131.14±1.20345.31±8.53

末梢血4.37±0.525.84±1.06140.21±10.420.41±0.02212.40±43.7585.89±2.6631.16±1.28345.62±8.66

P<0.01<0.01<0.01<0.01<0.01>0.05>0.05>0.05

3讨论

临床上行血常规检验多采用静脉血或末梢血。从样本来源上看,静脉血来源于静脉血管,其组分构成接近体内血液,受环境因素影响较轻,可一次采集较多血量,对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多次采静脉血重复测定可得到较为稳定接近的检验结果[1]。而末梢血一般通过针刺指尖末梢采集。采集较为方便。其血液构成包括指尖动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液及细胞内液,与患者体内血液组分具有差异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例如患者情绪,应激状态等。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多次采集静脉血重复测定结果之间可存在差异[2]。采血量往往较小,不仅不利于重复测定,且当采血量不足时,往往需通过挤压指尖末梢增加指尖出血量,在此过程中指尖皮下出血点将出现组织间液与血液混合、红细胞与白细胞破碎、血小板凝集反应,使检验结果不稳定。

对比12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在八项血常规中,静脉血与末梢血在RBC、WBC、Hb、Hct、PLT五项指标具有明显差异,静脉血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末梢血(P<0.01)。分析原因在于组织液稀释、红白细胞破碎结果及发生血小板凝集。静脉血与末梢血在MCV、MCH及MCHC三项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检验结果对比国内文献报道,在静脉血与末梢血差异项目上均不同。其原因于操作及检验仪器无关,而是由末梢血不稳定性造成。

综上所述,在采集血液样本行血常规检验时,应尽量在真空状态下采集静脉血,以达到反应患者体内血液状态,提高诊断准确性,排除外界环境因素干扰。

参考文献

[1]苏新.农村各年龄组静脉血血细胞参数正常参考范围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6):875-877.

[2]王兵.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