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大数据伦理风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无人驾驶汽车大数据伦理风险探析

杨玉龙

(河北优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传统汽车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我国正在抓住这场技术变革的机会,以便实现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传统汽车制造大国的变道超车。在这个全新的阶段,分析我国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现状和社会影响,促使其朝着健康、快速的道路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无人驾驶汽车;大数据;伦理风险

1无人驾驶汽车主要特点

1.1汽车行驶的自主性

与传统汽车相比,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具有自主性。换句话说,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不需要驾驶员对车辆的行驶过程,如加速、转向、并线等进行实际操作,这是无人驾驶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主要特征。无人驾驶汽车通过车载传感系统,识别车辆具体所在的路况,自主确定行驶线路,控制车速和行驶方向,使车辆能够正常地在道路上行驶、安全地到达预定目的地并停靠在指定位置。

1.2驾驶人员的不特定性

对于传统汽车,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世界各国都规定了严格的驾驶员考试考核制度。而坐在无人驾驶汽车上,除了启动汽车和输入目的地,驾驶人员是否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并不是无人驾驶汽车运行的前提条件,因为车辆只需要依赖车载智能系统就可以完成各种运行操作。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驾驶技能的人也可以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驾驶员,只要在“法律允可的范围内,任何人均可以驾驶”。

1.3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在发展成熟并投入使用后,将会给许多行业的发展提质增效带来颠覆性改变。因为它不仅可以使个人的交通出行更加便捷,还可以用于货物运输、道路清扫、抢险救灾、军事作战等。尤其是在长途货物运输中,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克服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等各种身体局限,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工作效率。

1.4道路设施的特殊性

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本身的强技术性,“自动驾驶的决策系统不仅需要独立的‘智能车辆’,也需要‘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持,如V2V等”。因此适合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基础设施及交通规划也需要同步智能化,需要与自动驾驶配套的车载感知、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集成,需要开发交通智能感知系统,形成自动驾驶平台技术体系,研发并探索适合自动驾驶汽车的各种共享模式。

2无人驾驶汽车的伦理风险

无人驾驶汽车,像其它高科技产品一样都存在道德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碰到道德困境。”有轨电车问题”是道德伦理领域著名的思想实验。在“电车难题”中,在现场,五个无辜的人被绑在电车的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开向他们,他们很快就会受到伤害。你可以拉动拉杆,但很不幸,在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一个同样无辜的人。自从1967年英国哲学家菲利珀福特第一次提出”电车问题”开始,哲学家们就没有讨论得出一致的答案。现在有两种观点成为主流,第一种观点,是道德主义论,第二种观点;是结果理论。根据第一种观点道德主义论,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应该转向,但根据第二种观点结果理论,你应该转向。这两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符合伦理道德,但他们的行为却完全相反。

无论汽车是无人还是有人驾驶,你都必须要面临撞谁不撞谁的选择。但在无人驾驶汽车中,“电车问题”比哲学家们的思想实验更加现实。在生活中,当司机碰到紧急状况,譬如要撞到人或者物时,根据人的惯性思维,肯定会踩刹车或者操作方向盘,其结果,是司机没办法把握的,或者虚惊一场,没有人受伤;它也可能比不操作更严重。在现实的交通事故中,人们很少从伦理的角度,在道德上谴责司机的行为。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就不一样了,它的反应,都是由程序提前设置好的,不需要做瞬间决定,程序已经告诉它该如何操作和处理。这时,伦理道德问题才真正出现,它会影响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思想。人们为什么要设计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给出了权威的答案-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减少人员伤亡。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响应时间更短,交通事故减少90%(全球每年有12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这个数字在2030年可能会达到220万人,平均每天有500人在车祸丧生)。即,人类是出于安全的角度考虑才设计出无人驾驶汽车的。当“电车问题”发生时,无人驾驶汽车的决策权应该交给驾驶员还是根据系统设置主动规避呢?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车主的安全还是保护行人的安全?例如,你在跨海大桥上驾驶无人驾驶汽车并且路前有一些人,请向左转,然后你将落入大海,向右转是一条逆行道路,违反交通规则,可能会与前方开来的卡车相碰撞。这时,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思想如果是优先考虑车内人员的安全,汽车将不会做任何操作,开过去就可以了,但会导致这些人的死亡。相反,无人驾驶车辆的设计思想如果是首先保护路人的安全,那么没人会买这样的车,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车祸的受害者,不管是车主还是汽车制造商。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软件提供商可以编写复杂合理的系统程序,试着让无人驾驶车辆在”电车问题上”做出合理选择。

3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影响

3.1对城际交通的影响

无人驾驶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很可能朝着物理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无人驾驶只是简单地替代人工驾驶员进行车辆操作,也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无人驾驶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工驾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卡车司机不再需要疲惫地进行长时间驾驶,而逐渐成为无人驾驶的监督者。

3.2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下,再加上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所攒下的经验,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慢慢与城市道路状况进行融合。在城市街道中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出租车企业会与各科技公司合作上市各种基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租车产品,改善拥挤的交通状况,使得轨道交通甚至是私人汽车都受到挑战。而作为私家车的拥有者,当不需要用车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无人驾驶车辆来帮助其它人,就好比如今的滴滴打车,车主即使是在不需要出门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运输服务。

3.3对智慧交通的影响

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无人车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车载自组网,这一网络能够随时实现道路信息的分享和交换,并通过集中的控制系统进行操控,它给智慧交通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首先,它能够改善当前拥堵的交通状况,使车辆行驶速度得到提升。无人驾驶车在安全性能上远远超出传统的车辆,它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产生。任何一辆无人车都需要严格根据重要控制系统的指令来完成行驶任务。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所有无人车都能够同时按照相同的速度在道路中行驶,不需要频繁地进行加速或减速运动,从而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并提高安全性。而长河般的堵车状况很可能将成为历史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很多事故会无法避免地出现,这个时候无人驾驶系统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沿着当前的路线向悬崖冲去,还是为了确保车内人员的安全而将车撞向一名儿童。对于这一类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混沌系统,也就是说,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计算机作出随机决策,使最终的决策成为一种不可控的随机选择,有效避免伦理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宇航.无人驾驶汽车的起源、现状及展望[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9):109-110.

[2]宋建璋,梁家铭.无人驾驶汽车的现状及展望[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