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采用颅脑超声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采用颅脑超声的应用价值

刘红冯欣冷亚琼高芳

(四川绵阳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采用颅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58例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的B超以及颅脑超声诊断结果,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58例患儿中,颅内出血2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7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8例,脑室扩张7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B超检查确诊率为58.62%,颅脑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3.10%,两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采用颅脑超声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颅脑超声;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valueofcranialultrasoundinthediagnosisofneonatalbraindiseases.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58casesofneonatalbraindiseasesinourhospitalinrecentyears,Bultrasoundandcranialultrasounddiagnosticresults,comparethediagnosticaccuracyofthetwo.Resultsin58cases,24casesofintracranialhemorrhage,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17cases,8casesofperiventricularleukomalacia,ventriculardilatationin7cases,2casesofpurulentmeningitis.ThediagnosticrateofBultrasonicexaminationwas58.62%,thediagnosticrateofcranialultrasoundwas93.10%,andthetwomethodshadobvious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diagnosisofcraniocerebraldiseasesinneonatesisofhighdiagnosticaccuracyandcanbeusedasthepreferreddiagnosticmethod.

新生儿出现颅脑疾病的情况主要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体重较低的婴儿,包括脑积水、缺氧缺血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内出血、脑膜炎等疾病。利用颅脑超声检查和B超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现对两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58例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童23例,女童35例;年龄2~55d,平均年龄为(35.24±2.45)d;体重853~4610g,平均(3468.48±100.54)g;早产儿24例,低体重儿20例,围生期缺氧窒息病史6例,宫内窘迫史5例,神经系统病变3例。

1.2方法

所有患儿先进行常规的B超检查,再采用颅脑超声检查,仪器使用西门子S20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MHz。所有患儿取仰卧位,经前囱门做冠状位和矢状位多角度连续扫描。对双侧大脑半球和脑实质结构回声进行观察,并对患儿双侧侧脑室前角纵径的宽度、透明隔腔的大小、前角到中线的距离、中线到双侧颅骨的距离进行测量,对患儿颅内的血流分布进行观察,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

1.3观察指标

比较常规B超检查和颅脑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颅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超声显示为单侧或者双侧的侧脑室前角下方局灶性强回声团,出血吸收后形成室管膜下囊肿。脑室内出血显示不规则分布的脑室内出现强回声团块,脉络丛增厚、增粗。脑实质出血显示为脑实质内局部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团块状强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界清晰,出血后期,吸收后形成囊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水肿表现为脑实质增强回声,并呈广泛均匀分布,侧脑室变窄或消失,脑沟回变浅或消失。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显示侧脑室前角旁、三角区和矢状旁区见团块状的强回声区,且呈不规则分布,随着病情发展,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细小囊肿。脑室扩张:分为轻度(侧脑室体部宽度4~6mm)、中度(7~10mm)和重度(10mm),而正常新生儿侧脑室体部宽1~3mm,3mm为增宽。化脓性脑膜炎:显示脑沟回影像粗重,回声增强,脑室内脑脊液回声不均,内有高回声絮状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并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CT检查验证,在本次研究的患儿中,颅内出血2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7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8例,脑室扩张7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B超z查确诊率为58.62%,颅脑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3.10%,两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发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中,颅脑超声相比于常规的B超检查,其诊断符合率更高。颅内出血是34w以下新生儿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十分常见且病情严重的脑损伤,大多数是因为产伤以及窒息缺氧时间过长而导致的。颅脑超声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与特异性,能够反复多次地进行检查,并能清晰地观察到患儿颅脑内出血的部位、大小、范围、回声的演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在患者颅内出血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也能够较早地发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一般是由于在分娩前出现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或者在出生之后发生窒息而引起的,这时会使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细胞死亡,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通常会出现脑水肿,继而神经元坏死,到了晚期,就会出现囊腔样改变或脑萎缩性改变。颅脑超声一般会在病变之后30d左右观察到声像表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一般发生于早产儿,且大多有颅内感染、宫内感染和产伤史,在进行颅脑超声检查时,需要观察脑白质回声是否均质,因为其在早期时与周围正常组织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极易漏诊。脑室扩张通常是因为脑脊液过多在侧脑室系统内聚集,通常是由先天畸形或者是由产伤引起的脑室内出血而导致的。脑膜炎如果病情较轻,一般不容易被诊断得出,但是如果是化脓性的脑膜炎,那么此时在脑沟内存在分泌物沉积,超声现实脑沟回声增强以及脑室壁增厚,但最好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该研究利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脑疾病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因此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对于一些容易误诊和漏诊的病变,最好结合其他的检查方式一起进行诊断,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园,邱敬涛.超声诊断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7):15.

[2]尹旭,邓素梅,陈琦.超声诊断新生儿及小婴儿颅脑疾病306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06):191-193.

[3]赵慧敏.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