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一井一策延长检泵周期冯荣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优化一井一策延长检泵周期冯荣夫

冯荣夫

江汉采油厂潭代采油管理区湖北潜江433122

摘要:油井的出油状况决定了石油生产企业(采油厂)的效益。油水井的管理措施和日常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单元、开发阶段、地层结构及其输出特性等不同。油井产量和油水井的管理措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油田油水井的管理措施方面,通过分析目前油水井生产状况特殊性和目前管理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的管理模式“一井一策”。

关键词:一井一策;检泵周期

1前言

作为油田生产企业原油产量,是生产成本的最终载体,同时,原油产量也反映了企业各项工作效果。油水井产能,提高生产是整体综合效益的根本保证。油田后期的整体发展,收益和成本,生产和安全,成本和安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产量、成本和安全”之间的矛盾、油田生产企业必须以管理为核心,对油水井精细管理,根据不同生产状况的油水井,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率优化,最大化。

2油气生产的特殊性

2.1油气生产场所的野外性

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大多在野外,有的甚至在难以进入的环境,生产设施暴露在野外,管理难度大,不仅环境压力大,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也高。

2.2油气生产的隐蔽性。

原油深埋在地下,储层特性和它的评估过程,只能使用少量的测试和钻孔内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间接对油藏描述信息,解释和判断,这与可以直接观察工作对象的工业企业相比,有更多的麻烦。

2.3管理对象的多变性

由于地层的迁移随着压力和注入流体的变化而变化,正确认识储层的形成和运移规律,才能接近客观和实际的认识,从而达到较好的发展效果。由于油气生产的特殊性,如果对油藏的运移模式有偏差,就削弱了原油生产过程控制能力,即使有很强的技术力量,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3“一井一策”精细管理模式

“一井一策”的油水井管理模式是提高油井生产能力的核心,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诊断,评价油水井的生产参数,油井的正常工作和处于良好状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维持;提出了在变化方向上的关键点的参数,提出了最优对策,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了油水井在最佳生产参数下生产。它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激励。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3.1落实制度一个都不能少

潭71斜-7-10、潭62斜-5井等是2016年新投高产井,克服投产初期因征地滞后井场道路坑坑洼洼不畅的困难,管理区主动修道路垫井场或铺桥板或铺临时管线等,确保洗井制度得以落实,保障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3.2动态分析时效调整制度

潭71斜-7-3油洗后查蜡,负荷上升不明显,油洗由3个月洗2次延长为2个月洗一次,洗井周期延长后没有出现蜡卡现象,既能达到清蜡目的,又能保证洗井效果。潭70斜-1常规测试时负荷明显上升,及时安排洗井,避免了蜡卡事故的发生。潭71斜-6-9补孔后日产液量和油量大幅上升,洗井制度由4个月煤洗一次调整为3个月油洗一次,调整后的功图显示油井结蜡不严重。

3.3强化一井一策制度落实检查

发现部分班站对洗井制度知之甚少,管理区针对这一短板用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油井洗井工作落实的通知”,要求洗井三到位,即:洗井温度到位、胶皮管放置到位、洗井时间到位,并通过查蜡等方式验证洗井效果。管理区原有2台煤炉车,但老旧易坏,为保证煤洗的正常运行,引进一台新煤炉车。张港、代河两区块没有因煤炉车原因耽误过一次煤洗。煤洗油井的弯头因直角,洗井软管不能通过套管进入油套环空,洗井热水只能顺着套管壁流入井筒,造成热交换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洗井效果,对这一现象我们将56口需煤洗井弯头改造成弧状,保证了洗井质量。完善洗井模式的油井,通过洗井后查蜡来验证洗井效果。2015年至今无一口油井因管理不善而结蜡作业。

3.4显现出问题及时出对策

黄2井区掺水是由张港站深井泵直供,杂质多,水质差,管理区针对这一问题对其掺水流程进行了改造,黄2站新增沉降罐一座,将张港站来水先进行沉降,掺水水质得到明显提高。对比去年张港站维护作业井次由17↓6井次,作业频次0.82↓0.34次/口•年。泵漏井由52.9%↓16.7%,采油时率96.5%↑99.3%。并且延长了掺水池清洗周期,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潭34站由于掺水管线长、掺水泵扬程偏小,导致供水不稳,掺水量很难控制,经常忽大忽小。潭34站共有油井51口,其中掺水防盐井17口,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通过更换掺水泵,扬程由30米上升到60米,保证了掺水稳定。另外潭71站掺水泵给潭71站和潭36站供水,影响了潭70斜-5和潭71斜-6井掺水,通过切断往潭34站的供水后,保证了平稳掺水。我区对掺水装置进行了完善,确保掺水装置有完整的池表嘴控制系统,避免误掺,做到精确掺水。2016年没有发现一起因误掺水引起的含水上升,也没有发生一起盐卡事件。

3.5利用科技不断优化生产工艺

潭口区块结蜡严重,CY-2虽然清蜡效果较好,但是由于有机氯含量高无法大范围推广,而微生物清蜡剂对纯油的井清蜡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在此前提条件下我区积极引进新新型清蜡剂KD-18,并在全面推广前,在10口井上积极主动对该药进行现场适应性评价试验,选取5口井进行重点跟踪,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潭76斜-9井5月20日洗井,洗井周期为煤洗1次/月,6月21日查蜡,光杆载荷由51.2kN↑55.6kN,通过加KD-1820kg打循环24小时后查蜡,载荷由51kN↑53.1kN,此次打循环后我们将洗井周期延长为煤洗1次/2月。试验证明,KD-18不含有机氯,通过5口井的重点跟踪,效果良好,若在全区可以全面广,并且KD-18用量为CY-2的2/3,若将CY-2全部换成KD-18,预计全年用药量可减少3吨,节约2.65万元。

完善制度,严格考核。从“一井一策”制度的修订、完善入手,通过检查、落实、通报、考核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制度得到全面执行。针对油井液量、含水、氯离子变化及时调整一井一策制度,然后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的方式进行全方面检查,提高执行到位率,进行月度班站排名,实现全系统考核,强化管井责任心。

4结束语

通过“一井一策”制度的制定、修订、完善,严格执行油井管理制度,实施井筒综合治理,“八防一降”(防磨、防断脱、防漏失、防腐、防蜡、防垢、防气、防砂、降回压)技术,确保油井的生产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减少油井维护作业频次从而延长检泵周期。

参考文献:

[1]隋国明.完善老井管理延长检泵周期[J].化工管理,2017.

[2]王殿鑫.探索实施“一井一策”精细油井生产管理[J].化工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