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蒙医传统外治法治疗脑震荡

/ 1

试述蒙医传统外治法治疗脑震荡

陈锁连1包明2莫日根

陈锁连1包明2莫日根3

(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医院021008)

(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职业学院021000;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人民医院021100)

【中图分类号】R2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428-01

头部受外力打击或强烈震动时,出现脑功能一时性障碍,造成晕厥与昏迷,但脑组织不发生器质性变化称为脑震荡[1]。

病因:从车、马或高处坠跌时头背部触地,或头部受棍棒打击,拳打脚踢,砖石咂碰等,均易引起脑震荡,若打击的外力过猛则可有颅骨骨缝松动的情况。

症状:脑震荡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晕厥,但一般不超过30分钟即可恢复。血压、呼吸、体温等虽无明显变化,但脉象数而伴有颤抖。意识恢复后出现晕眩、头痛和头部沉重而不能抬举,头发失泽,嗜眠,头痛恶寒,恶心,吐黄绿色水样物等症状。如骨缝外膜破裂,则行走蹒跚摇摆,目不能闭,头晕,呕吐,甚则昏迷。如骨缝松动则局部跳动性刺痛;如骨质损伤除出现上述症状外,伴有发热,眼红,鼻出血等症状;如受伤部位聚积黄水则出现目不能闭,耳聋,胃部不适等症状。

对颅骨骨缝是否松动或分离,可以进行测定。如颅骨骨缝松动时头形有所改变,有时可摸到松动之骨缝。测定法:用一条细线从前额正中线到后头枕骨正中线先测量一侧,后测另一侧,对照其长短不同可提示发生脑震荡。但人的颅骨两侧大小有天生不同者,故此法有时不够准确。最常用者为中指对比法。即测量患者两手中指之长短。因为脑震荡后,肘白脉亦发生变化,致使两手中指长度不同。此时利用皮尺、木尺等测量患者两手中指之长短进行对照。可诊断脑震荡部位在短侧。

治疗:应用“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的原理进行治疗。

(1)木臼法:备一木臼,以百会穴为中心把臼扣在患者头上,臼口垫以柔软厚布压垫,使之紧贴于头皮。然后用小木棒敲打臼底,以三次为一拍,共敲二十一次。

(2)棒击法:让患者端坐椅上,助手用双手固定其头部,术者用宽绷带沿耳上包绕其头部,把绷带之两头接在疼痛一侧,用左手用力拧拉右手拿木棒,距头部一寸处用力打击布头三次。继而在头部之另三侧依同法各打击三次。如无木棒亦可用手掌小指侧代替。然后用两手掌从头部之八面往里抖拢挤摩,从头顶部抖动按压,用五指甲从前额开始往上边掐边臊数次,最后在头脉部和沿脊柱进行推摩。以上手法结束之后,把用黄油煎过之山羊羔毛敷于头上,再用粗白布包缠保持三周。术后在松动之骨缝处施以艾灸。

(3)足底敲击法:令患者仰卧,贴足底放一小块木板,在木板上进行敲打,此法亦能使被震动之脑恢复。对此法不适应者,如患有严重高血压病者,可采用绷带紧拉法。术者用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一手从骨缝松动侧开始用力牵拉包绕头部之绷带两头七次,另三侧亦依同法牵拉。术后每日在头顶部喷洒白酒进行压摩、蹭摩,疼痛处进行搓摩,颈部进行捋摩、揉摩,双眉间进行抟摩,双眉上部及颞部穴位进行掐蹭按摩法。

药物将羊或山羊肉煮熟,取汤加干姜和红糖少量,日服二次。亦宜投七雄丸、六味石决明散[2]等方,以清热利脑。患者应在安静凉爽处静养,枕宜高,避免日晒火烤。完全恢复之前,不能高声呼喊和剧烈运动。饮食宜以稀粥、牛奶、奶酪等奶食和水果为主。

参考文献

[1]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3-164.

[2]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蒙药材标准[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6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