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

陈华

陈华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泰州2255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38例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19例在3~5d后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研究组19例在24h~48h内行肠内营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后的血清蛋白水平、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常规组(15.79%),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营养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286-02

高血压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疾病,重症者多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处于高代谢应急状态,容易引发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在早期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十分必要。本文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38例展开研究,旨在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实践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取38例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9例,10例(52.63%)男/9例(47.37%)女;46~77岁,平均(61.97±4.61)岁。研究组19例,9例(47.37%)男/10例(52.63%)女;47~78岁,平均(63.34±5.72)岁。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信息比较中,P>0.05,可进行深入研究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在3~5d后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即根据患者每日需求量进行全营养混合液的配置,经PICC导管全天均匀输注,持续7d后用鼻胃管+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初始剂量为500mL,患者情况稳定后每日可酌量增加50~100mL,同时减少肠外营养量的供给。研究组19例在24h~48h内行肠内营养护理,1d内鼻饲营养液20~30mL/h,每天的上限用量为500mL。患者如果没有出现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后,持续鼻饲营养液2d,第3d增加给药速度,用量增加值50~70mL/h,上限用量增至1000~1500mL/d。鼻饲营养泵入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余量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持续补足。此外,研究组给予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腹泻:护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配置肠内营养液时采用等渗液进行配置,且配置过程中需控制好浓度以及补给速度,营养液温度则控制在40℃左右,泵入时注意均匀。当患者出现腹泻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找到病因,观察患者的大便颜色、量以及气味,根据患者的腹泻程度进行鼻饲饮食结构和输入速度、用量的调整。

(2)恶心呕吐:引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很多,包括:营养液注入速度过快、营养液滴注过量等。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护理人员要控制营养液输入速度,控制其温度,尽量减少营养液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血清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并发症评估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2]。

1.4数据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均通过SPSS20.0软件展开处理,x-±s/t表示与检验计量资料,[n(%)]/χ2表示与检验计数资料,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血清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式,大多为前期完全场外营养支持和后期肠内营养支持,主要在术后7天先进行静脉营养注射,7天后用肠内营养[4]。但是,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存在胃动力下降和意识障碍等情况,该种治疗方式效果不佳。且早期鼻饲肠内营养,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指出[3],完全肠外营养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严重者影响患者消化功能。后期采用肠内营养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难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因此当前临床上更注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行预见性对策,为患者提供了针对性护理,防止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以尽早促进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防止肠道菌群失调,促进患者营养吸收,进而增强患者胃肠黏膜的防御作用。另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补充患者热量和蛋白质,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和肌肉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其血清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奎[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而言,施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促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且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信贤,李春华,钱佳栋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5):1410-1412.

[2]张霞,苏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4):192-194.

[3]赵玲,芦红梅,杨淑慧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进展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50.

[4]张红亚.生态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和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2):53,56.

[5]王奎,陈雷,汪桂亮等.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3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