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绿化规划与设计易若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城市绿化规划与设计易若霞

易若霞

郑州市金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本文根据城市绿化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为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做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措施

一、城市绿化现状

(一)发展状况: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绿化建设,强调的是纪念性、展示性。事实上,城市绿化的真正意义在于美化及休闲、生活,。特别是在新建城市居民居住区域,为居民的生活和栖居而美化的社区并不多见。而大量出现的是,样板示范区导向的美化,目的是展示政绩,供人参观;商利导向的美化,试图通过美化招徕住户。这两种导向都把居住者和居住环境作为展示品,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导致了居住区美化走入了歧途。但是,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成区不断地迅速扩大,新建居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居住区的绿化与城市建设、交通、卫生、教育、商业服务及其他物业管理等,共同构成现代化城市居住区的总体形象。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在城市的大园林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据统计,居住区占地绿化面积已远超过其他公共绿地增长速度,也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得到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更深受小区居民的关心和瞩目。

(二)存在问题

(1)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些建设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改变了部分规划绿地使用性质。如:摆摊设亭,建存车棚、停车场等。绿地成了无视法规的挤占对象。

宣传执法力度不够,管理办法落实不够。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树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查处工作薄弱,无形中助长了侵占、蚕食、破坏绿地的行为,致使一些人和个别单位的领导绿化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极差。

存在各行其是的现象,设计与施工未经园林部门审核(设计施工资质,绿化规划设计),影响了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的提高。

(2)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

一些开发商在报规划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但具体到施工时,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待到投入使用时,问题接踵而至。例如停车场问题、商业配套设施问题等。为了缓解矛盾,开发商不得不考虑补扩建,而补扩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绿地。

二、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措施

(一)设计是关键

(1)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

要想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使规划到位,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如执行居住区绿化面积占小区总面积的30%,还要按照设计人口居住小区集中绿地面积人均1m2、居住区人均2m2的要求,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游憩康体设施,供居民游憩赏景及进行各类活动的公共绿地。

(2)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

居住区的基础设施除了绿地外,还应包括教育设施、商业网点、卫生保健、娱乐场所、行政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等。

(3)规划要有超前意识,留出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

(二)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是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过去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养管主体单位不明确,责任不清,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现象发生,在房屋产权单位多样化的今天,对新建居住区的综合管理,应由开发商组织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物业公司可自管,也可委托具有一定实力、资质的专业部门管理,但绿化行政管理单位一定严把质量关,实行养管责任制,明确责任。并执行绿化养护考核标准,加强各项养护措施并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三)多管齐下,确保绿地安全,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1)要强化全民绿化意识,充分利用媒体大造声势,利用植树节设立宣传、咨询站,提高公众爱护绿化成果的自觉性,力戒有法不依的现象,坚持不懈地对群众进行绿化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绿化的功能和作用,使绿化造福人类的思想家喻户晓。

(2)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遏制破坏绿化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控制树木的伐移审批手续。凡不按绿化法规缴纳有关费用的单位和个人,不予办理绿化审批手续;凡单位庭院尚未达标的,一律从严审批开工项目;凡挤占破坏绿地的一律限期腾、辟出绿地,由绿地部门统一规划,实施绿化,从而有效保护绿化成果。

(3)加强植保和养护技术研究,提高绿地养护的科技含量。为确保居住区绿地植保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实效性,应下大气力做好绿地病虫害预测预报,生物天敌的试验和应用,生物防治方法的推广工作。目前,随着养护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植保和养护工作的量和难度不断扩大,应进一步充实植保养护的专业技术力量。

三、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的关系。居住区绿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规划起点的高低。凡要建成高标准的绿化环境,既要有足够的土地,还要有资金。若不具备这两点,再高明的设计者,施工者也难为“无米之炊”。绿化所需之地来源于规划,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只要努力追求,就能够争取更多的绿化用地。

(二)处理好居住区绿地建设与城市自然保护的关系。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的主要开放空间,是城市中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可能载体,由此也成为开展城市自然保护的主要场所。城市自然保护包括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保护两个方面,它不是简单的城市的植树种草,而是要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空间。通过城市绿地在城市这种开发强度很高的地区,开展自然保护活动,必须对城市绿地进行有效组织,实施绿地景观的生态重建。

(三)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绿化成果向来是“三分种,七分管”。这也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小区绿化同样如此。但就目前状况而言,“重建轻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更有甚者只建不管,甚至弃管,把好好的一处绿地弄得面目全非。当然,多数居住区管理还较完善,那是在当今房屋制度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深刻认识到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总结推广好经验,对于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依法严加管制。同时,政府绿化管理部门也要加大监督检查。

(四)处理好绿化与居民的关系。小区绿化的最直接服务对象就是本区居民。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首先要考虑到广大居民的需求,地理环境,创造自然优美的居住环境,促进居民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增强绿化意识,使大家自觉参加到绿化养护和保护的公益事业上来,这将达到质的飞跃。

总之,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只要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体现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实行规范的施工程序,强化有力的养护管理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及执法力度,定能使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结语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

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琳,胡广霞.浅谈居住小区绿化.河南林业科技,2000(20):23-25.

[2]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J].中国园林,1999(1):127.

[3]陈光庭.外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09-315.

[4]陈学似.景观设计的误区[J].中国园林,2000(3):26-28.

[5]陈自新.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6)[J].中国园林,1998(6):55-56.

[6]何静山.试谈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中国园林,1994,(1).

[7]袁之良.小区绿化.中国园林,1994,(3).

[8]陈自新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