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工作中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急诊护理工作中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剖析

王爱梅

王爱梅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对于急诊方面的应用价值以及实施效果。方法:对比护理分层级别管理改进前后急诊科室护理相关标准。结果:改进方法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医生的便利程度,护士的护理便利性分别为93.67%,93.67%,97.50%,相比较来讲优于之前的80.95%,81.19%,8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环节中运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方法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提高工作实施率,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水平。

【关键词】护士分层管理;急诊环节;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93-01

急诊科室是医疗治愈系统中重症患者最多,最集中的科室之一,它是医疗抢救,医疗管理任务最多最重的科室。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不安全,人类得病的几率较以前成倍增长。随着发病率的增长,医疗难度也不断增加。迄今为止,人类仍然有很多无法治愈的病症。在病症治疗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涉及到护理工作。其中急诊科室护理工作更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急诊科是第一道防线,因此医院对进入急诊科的护士的护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随着患者病情的突发性,变化性特质的存在,要求医院配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队伍,护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急诊科室急救的效果。分层护理管理方式就是根据护理人员不同能力级别,设立不同的层级和岗位,各自履行职责和义务,赋予人员相关权力,针对不同患者满足其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分层护理管理工作应该推广于各个急诊科室当中去,以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危险性护理工作的需要。在院内实施改善分层级护理管理工作后,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室共有员工30名,均为女性,常岗为25名,轮休护士为5名,年龄均为20到35岁,平均为29岁,学历:本科20名,硕士10名。职称:护士20名,护理医师5名,主管4名,副主任护理医师1名。职位:护士22名,护士长5名。工龄:1到28年,平均7年左右。入科时间:1到20年,平均7年。

1.2方法

改进之前根据数据分析临床护士的工龄,职称,学历,设立急诊科室专门负责人1名,高级责任护理医师,初级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基于专科负责人专业的指导,护理干预,教学,紧急处置等权利,成立危机重症急诊抢救小组,对危机患者配置高级责任护士[1]。

改进后设立阶梯队伍,设立层次的标准按照工龄,学历,入科时间,实际考核评价,档案机率等,赋予的职权越重,越要仔细把关。在各方面计算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管理能力,据此可以分为4个级别:(1)助理护士,负责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接待等工作。(2)初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对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执行医生嘱咐。(3)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指导下属成员的护理工作,排除隐患,协助专科负责人工作。(4)专科负责人,具有很高的科研能力,综合护理能力,管理能力,主要负责急诊环节的护理管理工作,指导疑难杂症问题的解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等工作,相比较来讲要十分有护理经验。

护理管理:(1)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分层负责,老人带新人。(2)保持质量管理,由专门负责人负责护理工作的科研,资料整理,经验总结等,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3)阶段性循环质量考评,每天一次检查,每周一次讨论,每月一次通报,一季度一次考核,1年一次总结。在整个质量考核时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支持。

1.3观察指标

根据观察总结患者的满意程度,护理过程中纠纷发生率,意外事故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基本护理工作落实的情况以及危重护理工作的难度来评价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问题,以及其较之前护理工作相比的优点。这样得到的结论不仅具有科学直观性,也具备客观性[2]。

1.4统计学处理

在处理本次研究中获取的资料和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改进方法后患者满意度为93.67%,明显高于改进前的80.95%;改进后医生的便利程度为93.67%,明显高于改进前的81.19%;改进后护士的护理便利性为97.50%,明显高于改进前的83.50%,三组数据P<0.05,改进后的方法具有较好效果。

3.讨论

护士分层管理工作自从产生后便得到了广泛且迅速的推广使用,在我国中大型医疗机构得到了普及,其中急诊环节因为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多数采用分层级别管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护理资源,给予患者针对性救治,改善患者的病情。分层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划分不同的工作岗位,考核工作质量,数量,效用制定薪水,虽然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产生了很多不良效果[3]。因此在探讨分层级别护理管理工作时,应该避免功利意义,多多发扬科室积极向上的文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杨之华,黄欣如,叶莉华.护士分层级别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8(31):157-158.

[2]冯健蓝,蔡敏,罗美.分层级别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10):603-605.

[3]谢幼山.实施护士分层级别管理,探讨护理管理新途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8):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