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分析

朱曦

醴陵市中医院湖南醴陵412200

摘要: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片治疗。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和Hcy水平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脑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迟发性脑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9%和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Hcy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降低Hcy水平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几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扩大即脑出血后迟发型脑水肿,是该病的严重并发症,能引起患者死亡或影响预后,已引起临床普遍重视。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1],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被临床证实,而HHcy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尚没有定论,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选取75例脑出血伴HHcy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HHcy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伴HHcy患者,共75例,入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入选者Hcy血浆水平>15μmol/L[2],排除过敏、肿瘤、多次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56.8±4.9)岁,出血量15-78ml,平均(35.7±7.2)ml;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6岁,平均(55.8±4.5)岁,出血量16-78ml,平均(35.5±6.3)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1.2方法

1.2.1测定Hcy血浆水平:均于住院第2d和第30d抽取入选患者的清晨空腹血3ml,立即分离血浆,采用7600010型日立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Hcy血浆水平。

1.2.2头颅CT检查: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d,住院后第3、7、14、21、28d进行头颅CT检查,对患者的出血量和血肿周围水肿进行观察。

1.2.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卧床休息、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防治感染等综合基础治疗,血压控制在180/120mmHg以内,>180/120mmHg者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治疗,出血量>40ml者进行颅内血肿穿刺。观察组患者再此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的48h开始口服叶酸片,2.5mg/次,1次/d。2周后两组患者均给予依那普利或氨氯地平,以控制患者血压范围在130-140/70-95mmHg之间。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4周。

1.3数据处理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重症性疾病,其发病后1个月内患者的死亡率达35%-52%,其中迟发型脑水肿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3]。临床研究证实,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Hcy属于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产物。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显示,Hcy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它能够降低NO的含量,破坏血管内皮,导致内皮细胞选择通透性发生障碍,进而引发脂质沉积,促使发生血栓栓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发现,Hcy水平>18umol/L者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比Hcy水平正常者增高3倍以上[4]。Hcy能导致内皮细胞肥大,增加间质胶原纤维,从而增加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危险。研究发现,Hcy在人体内进一步转化时需要辅助酶因子的参与,如维生素B1、叶酸等,如果这些辅助酶因子含量过低,则能导致Hcy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引发HHcy[5]。因此,适量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是有效治疗HHcy的重要途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叶酸补充治疗后,其Hcy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该组患者治疗后迟发型脑水肿的发生率为8.9%,死亡率为2.2%,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均明显低于后者(P<0.05)。这表明补充叶酸能明显降低患者的Hcy水平,并能显著降低脑出血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发生迟发型脑水肿和死亡的几率。

可见,高Hcy水平与脑出血后迟发型脑水肿有密切关系。具体的机制可能是:高Hcy水平可能对机体的凝血因子的表达进行持续干扰,从而导致脑组织微循环发生障碍,引发脑水肿[6];此外,高Hcy水平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NOS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还可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环境发生紊乱,从而导致脑组织缺氧,最终引起脑水肿。

综上,HHcy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降低Hcy水平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几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红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4):677-682.

[2]黄园园,陈吉相,王芳,等.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的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6):335-336.

[3]王军,张均.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关系[J].江苏医药,2011,37(24).

[4]李富勇,高祚芝.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4):232-233.

[5]张秀玲,宋玉琼,彭清臻.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78-79.

[6]郑伟,杨智,安殿梅,等.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1):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