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学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一带一路”战略与学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何莎莎石淑琴张伟

--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何莎莎石淑琴张伟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10053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作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剖析了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述了“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国际化

2015年3月,国家出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强与沿线国家之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等[1]。“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为其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浙江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一带一路”的作用日益凸显,浙江省高职教育也将迎来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65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部53所“国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院校之一。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6年获评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职院校。

1.国际化发展现状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首先引入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开始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2012年,该项目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委员会质量认证中心的首家认证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已与包括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贝尔斯基农业与技术学院、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和澳大利亚南城市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澳大利亚科庭科技大学等在内6所国际院校开展合作,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已累计成功培养出1000余人的优秀毕业生。2016年,学校启动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开始招收留学生。主要发展现状如下:

1.1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学校已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台湾等许多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涵盖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专业。每年引进外籍教师从事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同时多层面开展教师培训、学生交流、课程合作、证书引进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强学科建设,增进沟通交流,多渠道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1.2招收留学生来校就读

学校于2017年3月迎来了首批2017级缅甸留学生,这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接收的第一批由缅甸向中国选派的优秀的留学生,共计13名。留学项目开设有三年制学历生教育和非学历生技能培训的项目。学校成为浙江省首家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缅甸)公派学历留学生的学校。

1.3组织国际交流活动

学校积极鼓励优秀教师走出国门,活动形式丰富,包括学术访问、进修培训、合作科研和国际会议等。同时,学校还积极创建国际学生交流交换平台,设立了交换生项目、游学项目、短期学生交流项目、短期专业实习项目,国际间交流活动丰富,双向多元,提升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4形成专业教师力量

经过多年国际化发展,学校形成了一支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外籍教师组成的多文化融合、国际化视野宽、实践能力强的“双师教师”和“双语教师”的教师团队。国内专职教师全部具有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学习背景;外籍教师有多年的企业经历,实践经验丰富;根据教学需要,专业还从外资企业、跨境电商企业聘请资深行业专家指导教学。

2.存在主要问题

2.1国际化办学受益群体有待扩大

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意义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技术技能人才。从目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国际化活动来看,其在校内外的影响范围依然比较小。无论是学生参加夏令营、交换生,还是教师赴海外研修访学、学术交流,或者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有严格的名额限制,只有少数学生和极少数优秀骨干教师可以参与。因此,虽然学校国际化实践路径多元化,但总体受益群体有限。

2.2国际化的师资团队有待提升

综合素质高的国际化师资团队,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缺乏优秀的师资团队,将无法保证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活动的开展,一些教师获得了出国进修机会,但是受制于外语水平和教师个人资质等问题,不少教师对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清晰全面的认识,也缺乏对国外优秀教育手段和模式的吸收借鉴,限制了学校国际化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迫切需求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职业教育师资团队。

3.“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化发展路径

3.1打造专业团队,提升队伍建设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建立了兼具行政和教学双重职能的新型系部--国际教育系。在加快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国际教育系积极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已初具规模。在国际教育系的日益成长完善中,国际教育系全员也应以开放的思维,不断汲取和吸收先进的经验,自觉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外事纪律、涉外专业能力等专业性培训,保证学校的外事工作畅通、高效完成。

3.2拓展国际交流合作途径,扩大受益范围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起步早,经验丰富,如合作办学、课程合作、证书项目、学生短期交换、教师出国培训等。但在国际交流形式、渠道、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后续国际交流合作遵循由简到难的过程,合作形式从校际友好访问、聘请外籍教师,到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海外培训,再到国际学术会议召开、招收留学生,与跨国企业合作等[2]。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获得途径和范围,扩大受益的群体和范围。

3.3丰富国际交流渠道,增进文化交流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交流交换项目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语言与经费问题。学生语言成绩不过关,难以达到国外院校的入学语言要求;经费上,需要自费的项目,家庭支持力度不够大,进而会影响参与交换的生源。建议进一步丰富学生国际交流交换渠道,如可拓展“专本硕”升学、短期研修、国(境)外参观、学习、考察、座谈、游览等形式更为灵活的项目,以提升学生乐学好学的积极性,进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同时,在开展中缅留学生班的基础上,可通过积极参与全国职教协会联盟、高职院校联盟、借助合作办学单位等渠道,争取到更多优质的留学生生源,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进而提升学校教师、学生的国际化思维。

3.4打造国际化师资团队,争取基金支持

学校应积极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方面来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选择校内优秀的中青年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经”,深入学习汲取沿线国家先进的办学经验。以此来培养一大批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游戏规则”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和外资、涉外企业的员工及企业管理者来国内任教、讲学。[3]

同时,学校应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留学基金项目到境外访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引智项目支持,争取主管部门和教育经费的支持。

4.结语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高职教育国际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应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培养“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9.

[2]黄华.《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66-72

[3]卞平,原周红.《“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7(8):3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