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产教研高端技师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关于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产教研高端技师的探索

张柏梁陈钟纪晴

张柏梁陈钟纪晴(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厦门361008)

【摘要】产教研发展形式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是深化校企一体化教学更好地为教育、企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一种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质量开辟新途径。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产教研高端技师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35-02

我国口腔修复的发展较发达国家明显落后[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高端型人才供需失衡,基层专业人才虽知识面广,但技能不强特色不够,不利于专业的整体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现代口腔修复需要口腔临床医生、口腔技师的团队配合,效应体现在医技的精准沟通才能保证修复质量。而义齿加工的从业人员大多正规专业教育水平较低,业务素质较差,其制作义齿的质量无法满足口腔医学的要求,随着口腔医疗行业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设备的出现以及口腔工艺技术的提高,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充实。

基于上述问题,我校进一步深化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产教研高端技师上,探索一条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技能和就业质量的新途径。

一、构建“产教研”[2]教学模式

(一)深化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双师”队伍

通过岗位调研、职业分析,由义齿加工行业、企业的资深从业人员和权威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论证,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重新进行定位,要求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在培养学生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口腔技师岗位群确定8大典型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对应8大典型的工作任务;增加精密附件、种植义齿、CAD/CAM、口腔美容、口腔正畸5项高端技术,开设1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英语的方向课程以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了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一起合作开发编写工序化教材,《固定义齿工序化指导》、《可摘局部义齿工序化指导》等;校企合作一起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牙体雕刻技术》,校级精品课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等。

有计划地发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障[3]。首先选送专任教师到日本大阪齿科大学、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参加全口义齿与牙体雕刻技术进修学习;充分利用寒暑假到深圳康泰健牙科器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顶岗锻炼,了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生产岗位规范、现代义齿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参加企业真实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教师在企业中学习高端技能和先进技术,并参与企业的应用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工作。其次在多个实习基地建立“厂中校”,培训兼职教师的高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实训带教能力等方面,使其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规律,熟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具备有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胜任独立教学的要求。最后与全球知名的义齿材料供应商如登士柏、贺利氏等进行合作,从事烤瓷牙色泽与成分、合金成分与金瓷结合力、操作习惯与工作模强度等相关研究;争取厦门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获取科研理论和实验指导。

(二)创建“校中厂”和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

引企入校、产教结合[3],整体引进闽冠义齿有限公司的设备和技术力量,结合生产一线工作场景和培养学生需要设计创建口腔工艺“校中厂”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闽冠全瓷中心,建成面积850.86平方米,建立符合义齿加工制作流程的各实训室(包括数控中心和研发中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学生搭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提高实践能力与研发水平。依托“校中厂”设立口腔修复工职业资格鉴定站,面向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理论、技能培训与考核。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国内行业企业紧密联手,建有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26个,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保证了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安排上,企业进行现场考核与学生双向选择,学校、企业和家长、学生一起签订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三方协议书[4],学生顶岗实习与上岗就业直接对接,学生享受企业技师的待遇,实现了学生高质量就业。

二、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产教研高端技师

(一)生产高质量产品能力的培养

实行“3+2”的产学一体教学模式,深化SPT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5],以企业为主的“无缝对接”教学形式。学生每周3天在“一体化实训室”先学习义齿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每个步骤均采用“教学做一体”进行实训教学。这样经过一年的边学边做生产模型的训练,学生独立完成8大典型任务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熟练掌握了常规3大义齿的制作。

学生再根据兴趣爱好、特长选修精密附件、种植义齿、CAD/CAM、口腔美容、口腔正畸5项高端技术,聘请企业技术指导中心高级技师为我校方向课程的指导教师,在学校数控中心进行“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教学,后分散到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实习,完成相应产品生产。要求学生在已有专业理论指导下,像艺术家一样对所做产品进行独立设计制作。

实训过程考核:生产模型上典型任务、高端义齿完成情况,作业成绩,平时考勤及综合表现等采用形成性评价。

2天企业岗群轮训是让到校中厂和企业对应的8大岗位,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形式,进行临床模型的见习、强化训练、生产性实践、顶岗实习。实训与顶岗实习岗位群轮换的“平行交替、岗群轮训”教学运行模式,实施了“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的教学运行模式。在学习各修复体制作的相关知识时候,将在“校中厂”义齿制作流水作业的不同部门内现场教学,并在这些部门内进行轮训,实现了专业理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项岗实习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2天的企业实习即边生产边学习,生产真实的产品完成生产任务,教学与生产交替进行,既保证学生教学,也兼顾工厂正常生产。

校中厂和企业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实际操作能力与作品效果。其中生产真实产品评定情况作为技能成绩的重要方面。由技术总监按照义齿加工企业对产品的检验标准进行总体评价。

这样经过第二学年的学习,学生在一体化实训室完成8大典型任务,熟练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的制作,熟悉这3种常规义齿制作工艺技术和制作工艺流程;在校中厂各部门生产实习中,完成各部门带教老师交给的任务,并顺利通过该部门技术主管的考核,熟练并精湛这部门的技术;在选修课上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3门自己喜爱的方向高端课程,学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端技术。

(二)教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8大典型任务“教学做一体”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方式[6]。学生按实训项目步骤,主动去检索、查阅资料获取所需知识,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课堂上先由一组学生代表上来讲解今天的实训内容、方法步骤、材料器械、注意事项等,在分组讨论最终决策本堂课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再由另外一组学生代表运用多媒体视频展台,演示本次实训操作过程步骤;后组织学生观看精品课程网上教师规范、标准的操作录像,师生共同比较讨论指出不足之处;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本堂课的实训,教师从旁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纠正不足之处和补充相关知识;再然后针对学生在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组讨论并找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最后总结对本次课的收获,并稍微扩展学科知识。

经过第一学年实用综合英语课程学习,背记常用英语口语500句、新概念英语阅读30篇的基础上,在第二学年聘请国环齿模(厦门)有限公司经理吴雅莉(专业英语8级、到美国总厂培训1年、10年工作经验)担任口腔医学技术英语方向课程的指导教师,在学校数控中心进行“教学做一体”的讨论式教学,后分4组到4家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实习,跟随义齿加工企业带教老师一起进行国外业务交流、语言翻译、指导员工国外技工加工单读学等。一年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英语培训与企业锻炼,基本可独立应用专业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胜任企业英语交流的相关工作。

(三)科研能力的培养

以服务社会、满足企业生存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依靠校企一体化的师资力量和技术优势开展富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教育教学活动。

利用校企一体化合作平台,与研发公司进行技术、师资培训合作,聘请相关专家、企业与研发中心高级技师为顾问,指导研发中心的建设和课题研究。先从学校整体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的实际情况出发,做校企合作相关问题的研究课题,《2011年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创建工厂化口腔工艺实训基地的探索”》、《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由企业专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研究制定课题申报书,增设约80平方米的数控中心和1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搭建科研硬件平台。数控中心购置3D牙科专用扫描仪、Cad/cam系统、烤瓷炉、激光电焊机、研磨仪等,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开展种植义齿、精密附着体cadcam数字加工;配备评价系统软件,对学生作品、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价。研发中心筹建高倍光学显微镜(带摄像功能)、维克氏硬度检测仪、抗刚力测试仪、金属成分检测仪、示差扫描热卡分析仪、片切仪器、界点乾燥及表面镀处等。在此基础上争取厦门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获取科研理论和实验指导,并与全球知名的义齿材料供应商如登士柏、贺利氏等进行合作,从事烤瓷牙色泽与成分、合金成分与金瓷结合力、操作习惯与工作模强度等相关研究。

另外学生在选修5门现代高端方向课程时,除跟外聘方向课程的指导教师学习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到他所在的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实习,进行相应高端产品的生产外,还随企业教师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产教研高端技师的发展方向

(一)义齿加工企业的双语高端人才

主要到集科研、培训、牙科技工等一体的大规模企业,从事生产一线的高端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对车间义齿生产质量严格把关;车间技术骨干参与企业的新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等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口腔诊疗椅旁医技联手,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共同制定诊疗方案、诊疗实施,攻破口腔修复的疑难病例。兼具双语产教研专业特点,通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可直接获取第一手专业资料,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直接与国外医疗单位、企业无语言障碍地进行业务交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必要时可做公司领导的语言翻译、进口设备材料使用说明书的翻译、处理国外技工加工业务的英语文员工作等。为企业员工培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会他们统筹安排加工过程,注意加工过程中动作的规范有序,产品、生产工具的摆放,操作的规范性,指导员工国外技工加工单读学等。

(二)义齿材料供应企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加入全球知名的义齿材料供应企业的科研团队如登士柏、贺利氏等,参与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加入他们的培训团队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针对各高校师资、义齿加工企业骨干技师开设培训班,介绍新材料的组成、性能、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展示材料的使用效果,以及新技术的操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加工产品的效果,既利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又有利于改善包括自身在内的义齿相关企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出应有的贡献。

(三)鼓励创办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的医技沟通服务机构

环境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口腔技师来推广口腔技术与技术服务。与基层口腔医生良好沟通,解释现在的修复水平、修复标准到达的程度,赋予工艺和美学的口腔修复体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期望的被需要的人生观,指导他们规范的牙体预备、印模准确清晰等,是制作高质量口腔修复体的前提。为中小型的同行企业员工培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加工过程,培训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使用,帮助他们解决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中的大量技术问题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完成高质量高端生产的转变等。

总之,在探索高职院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产教研特色办学中,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产教研高端技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扩展学生的发展就业范畴,推动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2]李明惠,陈周钦,卢晓春,胡昌送.基于行业共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索[J].高教探索,2009,5:92-96.

[3]胡昌送.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培养的“置换培训”方式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1):55-57.

[4]李明惠,陈周钦,卢晓春,胡昌送.基于行业共建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索[J].高教探索,2009,5:92-96.

[5]梁媛媛.深化SPT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新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31-233.

[6]邓文正,蒋密,黄汝祥.PBL教学法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198-199.

[基金项目]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创建工厂化口腔工艺实训基地的探索”(项目批准号: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