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恶性肿瘤介入化疗疗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盆腔恶性肿瘤介入化疗疗效探讨

李新

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山东禹城251200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的动脉介入化疗疗效。方法:对18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及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结果:18例患者中,经至少两次介入治疗后,肿瘤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症状明显好转的患者13例,症状减轻的患者5例,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获得了手术机会。结论:盆腔恶性肿瘤的动脉介入化疗为不能手术的患者及术后复发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并可能为患者提供再次手术切除的机会。

关键词:盆腔恶性肿瘤;介入化疗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rterialinfusionchemotherapyefficacyofpelvicmalignancies.Methods:18casesofpatientswithpelvicmalignancieswerecarriedoutinternaliliacarteryangiographyandsuperselectiveintra-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Results:Thetumorlesionsofthe18patientswereallreducedafterinterventionaltreatmentatleasttwice,thesymptomsof13patientswereimprovedsignificantly,thesymptomsof5patientswerealleviated,7patientsreceivedsurgeryopportunitiesafterinterventionaltreatment.Conclusion:arterialinfusionchemotherapyofpelvicmalignanciesprovidedaneffectivetherapeuticapproachforinoperablepatientsand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recurrence,andmayprovidetheopportunitytore-resectionforpatients.

【Keywords】Pelvicmalignancies;Interventionalchemotherapy

盆腔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妇科肿瘤和泌尿生殖道肿瘤。妇科方面主要有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卵巢癌、外阴和阴道癌等;泌尿生殖道主要有膀胱癌、前列腺癌、少量输尿管肿瘤及小部分来自盆腔骨及软组织的肿瘤。其中妇科肿瘤和膀胱癌是盆腔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主要针对不能手术切除或者术后复发的患者。近年来随着抗癌药物的发展,其化疗疗效也有很大提高。介入化疗栓塞技术的开展不但改善了病人的病情,并且为不能手术的患者争取手术切除肿瘤创造条件及术后复发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对18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介入化疗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09-10~2012-03月间收治的18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女17例,男1例,年龄34~72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经B超、CT及腔镜检查,并取活检经病理证实,其中子宫颈癌11例,卵巢癌5例、膀胱癌2例。5例为术后复发患者。

主要临床症状:子宫颈癌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卵巢癌晚期可有腹胀、腹部肿块及腹水等症状;膀胱癌可有血尿及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1.2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途径穿刺置管,一般选用5F或4F的Cobra导管、Simmons导管或子宫动脉专用导管,然后利用导管成襻技术超选择性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前支,卵巢癌加卵巢动脉造影,必要时加用微导管技术。仔细观察肿瘤大小和血供以及参考肿瘤类型及全身情况,以进一步证实肿瘤并确定化疗药物的种类和药物剂量,并仔细观察双侧髂内动脉的走行、分支和其他吻合支。灌注化疗药物,灌注速度应缓慢,灌注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上,化疗药物剂量的分配以肿瘤的血供而定。单纯一支动脉供血者可全量注入;两支以上动脉供血者可根据血供的多寡分布而定。一般化疗药物需溶解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每种药物的溶剂大约200~250ml。灌注化疗结束后,行肿瘤动脉栓塞术,对供血丰富的肿瘤,应用明胶海绵颗粒(1mm×1mm×1mm),栓塞供应肿瘤的较大血管分支。

化疗药物的使用:(1)宫颈癌:用CDDP50mg、MMC10mg、5-Fu1250mg:(2)卵巢癌:CDDP50mg、ADM50mg、5-Fu1250mg;(3)膀胱癌:CDDP80mg、MMC20mg、ADM20mg。

1.3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预防感染,并多饮水,以减轻毒副作用。⑴如有髂内动脉栓塞,可出现臀部麻胀感,5~6天后消失;⑵如有恶心、呕吐、下腹或盆腔不适、疼痛等化疗后或栓塞后综合征,症状多为一过性,可采用止吐、止酸、镇痛等对症治疗;⑶神经损害是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与化疗药物的毒性和神经营养血管阻塞有关,可造成损害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障碍,一旦发生,应尽快处理,治疗措施包括:①立即给予地塞米松30mg静脉滴注。②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快速静脉滴注并配合血管扩张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③必要时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或高压氧治疗等。一般此类并发症经上述治疗后在一周内多可痊愈,不可逆的神经损伤较少见。

根据病人药物敏感度及疗效,可于6~8周后再次行介入治疗。两次介入治疗后,间隔3~4周复查盆腔CT或B超,观察肿瘤及周围淋巴结的情况。

2结果

2.1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

18例患者中,15例为富血管肿瘤(包括宫颈癌12例、卵巢癌3例),占83%,表现为盆腔相应区域血管增粗、增多、迂曲且不规则(2例卵巢癌可见髂内动脉与卵巢动脉双重供血),实质期有团状或不规则肿瘤染色,未见静脉早期显影;2例卵巢癌及1例膀胱癌表现为少血管肿瘤,占17%,亦无明显血管移位及肿瘤染色。15例富血管性肿瘤,因有典型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腔镜等临床检查证实故行化学药物灌注和明胶海绵栓塞;3例少血管性肿瘤,仅行灌注化疗。

2.2术后临床表现及随访

18例患者中,经两次介入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的13例,症状减轻的5例,肿瘤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最多缩小达70%,最少者约20%。其中7例经介入治疗后症状改善及病灶缩小,行肿瘤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介入治疗后,行肿瘤栓塞的患者,下腹部可有轻度疼痛、坠胀感,可作对症治疗。生存期经随访一年以上14例,两年以上9例,三年以上4例。

3讨论

3.1血管造影及诊断

宫颈癌80%~90%为鳞癌,卵巢恶性肿瘤85%~90%为卵巢上皮性癌,膀胱恶性肿瘤90%为移行上皮癌,主要依靠B超、CT及腔镜等检查方法来诊断[1]。尽管盆腔恶性肿瘤大部分在血管造影时为富血管型,由双侧髂内动脉供血,表现为血管增多、增粗、粗细不均,有时可见静脉早期显影,在实质期有明显的团状或块状肿瘤染色;但仍有少数生长较慢的恶性肿瘤为少血管型,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因此,血管造影检查目前并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诊断手段,但它在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观察疗效、了解病变范围和程度方面有相当的价值[2],对富血管肿瘤,可进一步证实。

3.2血供情况与介入治疗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就有人报道髂内动脉栓塞治疗盆腔肿瘤出血的临床应用,但对肿瘤的进一步治疗,一般仅限于单、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3]。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盆腔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的临床报道[4],多采用明胶海绵、弹簧圈、带药微囊(球)、碘油乳剂等栓塞。

笔者对盆腔恶性富血管肿瘤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根据血管造影表现,超选择至一侧髂内动脉或双侧髂内动脉的子宫动脉、卵巢动脉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一方面阻塞肿瘤血供,致使肿瘤不同程度的坏死,争取了手术机会;另一方面因减缓或暂时中断局部血流,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与肿瘤细胞的接触时间,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能够不同程度的缓解症状、控制出血、改善全身状况;再者栓塞供血动脉可减少手术出血,减低手术难度。在治疗时必须注意:无论用何种栓塞剂,因髂内动脉有广泛的血管吻合,出现血管再通或侧枝循环的的可能性非常大,从而引起肿瘤的复发,因此适时的手术切除是非常必要的。明胶海绵可在30~45天后吸收,血管再通,对无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可进行再次局部灌注化疗。所有病人均应及时复查,适时行进一步治疗。对于少血管肿瘤,仅行灌注化疗,并选择时机行手术治疗。

3.3影响疗效的因素

介入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肿瘤的大小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5]。另外,直接影响疗效和生存期的还有以下因素:介入医生导管操作技术,如果导管尖端不能达到靶动脉,灌注时抗肿瘤药物达不到肿瘤局部,同时也不能栓塞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较差;如果肿瘤血供丰富,动脉灌注和栓塞则有较好的效果[6]。有时肿瘤血供也来源于侧枝循环,所以术前动脉造影找到肿瘤多支血供对指导介入治疗有重要意义。

3.4疗效探讨

本文结果表明,介入化疗栓塞能使10例病人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有效率为55.5%,7例病人肿瘤体积缩小20%~50%。而且其中7例病人于介入治疗后,行肿瘤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因此,术前介入化疗栓塞能缩小肿瘤范围,从而有利于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作用:①缓解临床症状;②改善肿瘤分期;③缩小局部肿瘤,从而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减少手术造成的损伤;④巩固手术效果,尽可能消除微小转移灶,改善预后。由此可以看出,介入治疗提高了盆腔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命,甚至为治愈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介入放射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74-374.

[2]李文元.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1992,(1):14-15.

[3]李天晓.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11-311.

[4]张孟增.介入放射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6-266.

[5]尹传高,朱立春,汪松,等.晚期盆腔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J].海南医学,2003,14(10):10-12.

[6]刘萍,陈春林,刘丽芳,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6):470-472.

作者简介:李新(1966-),男(汉族),山东禹城,主管技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放射技术与介入诊疗技术。1983年5月参加工作;1984.10-1985.10泰山医学院全国放射技师进修班结业;2000-2004泰山医学院成教学院影像本科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