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型和复发型及慢性肺结核CT征象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新发型和复发型及慢性肺结核CT征象比较分析

陈婷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800)

【摘要】目的:比较新发型、复发型及慢性肺结核活动性/非活动性CT影像表现,探讨CT在肺结核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57例,按新发、复发和慢性肺结核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行8排螺旋CT扫描检查,记录三组患者CT征象的检出率。结果:新发型肺结核组和复发型肺结核组中毛玻璃影、段或叶性肺实变、树芽征、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等CT征象检出率高于慢性肺结核组(P<0.05),慢性肺结核组厚壁空洞检出率高于新发型肺结核组和复发型肺结核组(P<0.05),新发型肺结核组和复发型肺结核组之间各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聚拢、钙化、纤维条索影等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慢性肺结核组高于复发型肺结核组,高于新发型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型和复发型及慢性肺结核活动性和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不完全相同,CT有助于肺结核活动性的判定。

【关键词】新发型肺结核;复发型肺结核;慢性肺结核;CT征象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05-02

肺结核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CT已成为肺结核的常规诊断方法,其中一些CT征象可作为活动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判定标准[1]。本文通过比较新发型、复发型及慢性肺结核活动性/非活动性CT影像表现,旨在探讨CT在肺结核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57例,按新发、复发和慢性肺结核分为三组。其中新发型肺结核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19~68岁,平均36.9±5.2岁;复发型肺结核组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19~67岁,平均37.2±4.8岁;慢性肺结核组52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0~68岁,平均37.4±5.0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8排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范围从肺尖至肺底。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共同进行CT阅片,记录三组患者CT征象的检出率。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检出情况比较

新发型肺结核组和复发型肺结核组中毛玻璃影、段或叶性肺实变、树芽征、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等CT征象检出率高于慢性肺结核组(P<0.05),慢性肺结核组厚壁空洞检出率高于新发型肺结核组和复发型肺结核组(P<0.05),新发型肺结核组和复发型肺结核组之间各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三组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检出情况比较

3.讨论

肺结核CT影像多表现出多发和多形性的特点[2]。目前认为,毛玻璃影、段或叶性肺实变、树芽征、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等为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CT征象。而支气管聚拢、钙化、纤维条索影等CT征象为非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影像特点[3]。本文结果显示,新发型肺结核组和复发型肺结核组中上述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检出率高于慢性肺结核,但厚壁空洞在慢性肺结组核检出率更高,这可能与结核杆菌急性期播散方式和慢性期增殖病变特点有关。而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慢性肺结核组高于复发型肺结核组,高于新发型肺结核组(P<0.05),提示结核带来的气道病变是渐进性发展的。由此可见,新发型肺结核和复发型肺结核的活动性CT征象基本相同,但慢性肺结核CT征象与前两者差异较大,提示CT有助于肺结核活动性的判定,但在临床应用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饶新民.螺旋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11):1063-1064.

[2]李易霞,张国庆,张冠男,等.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0):113-115.

[3]袁吉欣,汤艳,王志永,等.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024-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