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1

浅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刘滨铎

刘滨铎(哈尔滨市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358-02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其预防措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我国多年来与传染病斗争的策略,预防为主,是防患于未然的集中体现。

1分级预防

1.1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主要针对病因及影响因素。受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是许多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病不同的是绝大部分传染病的致病因子比较清楚,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1.2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传染病发生后,强调早报告、早隔离,彻底治疗病人,防止复发和成为慢性病或病原携带者,防止继续造成疾病传播。

1.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对于转为慢性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要登记、建档,对其进行管理,定期随访检查、治疗,防止其成为传染源再传播。

2预防措施

2.1管理传染源传染源的预防措施要针对三环节,做到五早,才能控制其传播和蔓延。

2.1.1对病人和疑似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消灭传染病重要环节,可以控制传染源向外扩散病原体,防止在人群中传播和蔓延。⑴甲类: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共2种,包括鼠疫、霍乱。根据传染病法要求,城镇要求发现后6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上报。⑵乙类: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共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按照传染病法要求,城镇发现后于1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内上报。⑶丙类:为检测管理的传染病,共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感染性腹泻(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要求发现后24小时上报。

2.1.2对病原携带者应该对病原携带者进行严格管理和治疗。特别是对于从事饮食、水源、服务等行业工作人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就业前及工作期间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献血前应对献血者进行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等项目的检查,以杜绝由此造成的传播。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病原携带者进行健康教育、登记。

2.1.3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曾经与传染源有过密切接触并有可能受感染者,如果接触了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被犬咬伤者,给予应急接种(人工自动或被动免疫),有些传染病如霍乱等可给密切接触者药物预防。不同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和管理期限也不同。管理期限就是该病最长潜伏期,管理方式包括医学观察、留验等。

2.1.4动物传染源根据需要予以检疫、捕杀、焚烧、深埋。大的动物可隔离治疗,家畜和宠物应做好检疫和预防接种。

2.2切断传播途径不同的传染病传染途径不同,对疫源地污染的途径不同,采取的措施不同。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进行消毒,搞好食品及环境卫生等措施。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广义的消毒包括消灭传播媒介,狭义的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而言。消毒分为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及终末消毒)及预防性消毒两大类,其方法有物理消毒剂化学消毒两种。

2.3保护易感人群

2.3.1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制度,改善营养及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均可提高机体非特异免疫力。

2.3.2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的措施。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之后可使机体具有对抗病毒、细菌、毒素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接种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球蛋白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被动免疫。有些传染病可通过服药进行预防。

2.4预防接种

2.4.1免疫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人工制备生物制品,使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扩大免疫规划,为儿童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五种疫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型肝炎七种疾病。在我国,普及儿童免疫工作称之为计划免疫,儿童按照国家规定的年龄和免疫程序有计划的进行常规预防接种。

2.4.2应急接种是对某一特定地区、特定人群进行传染病预防经济的干预措施,以控制传染病发生、蔓延。应急接种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制品有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白喉、流脑、破伤风、鼠疫等疫苗。应急免疫接种多用于甲类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时,紧急疫情需迅速扑灭时,选用的疫苗应是毒性反应小,注射后产生抗体所需时间短于该病的潜伏期,或接种后能排斥、干扰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