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浅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王辉

王辉(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110003)

【摘要】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逐渐增多,不良反应的报道也相应增加;本文主要介绍喹诺酮类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加强医务人员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喹诺酮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86-02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抗菌药,自196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不断地更新换代。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有抗菌后效应等优势,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也逐渐表现出一定的滥用趋势。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应用越来越多,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从上世纪至今已有十余个品种的喹诺酮类药物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被迫撤市。为了临床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本文将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类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

1、抗菌原理

氟喹诺酮药物主要影响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其作用靶位是2型拓扑异构酶,即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该2种酶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酶,其中任一种酶受到抑制都将使细菌生长被抑制。氟喹诺酮类药物正是结合并阻断这2种酶,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导致菌体死亡[1]。

2、不良反应

2.1过敏样反应常见为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以女性多见,多见于过敏性体质患者[2],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几率较低,不同的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但均小于1%。过敏性休克多数经抢救后均可治愈,但也有少数死亡病例的报道。

2.2消化系统反应常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种喹诺酮类药物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口服剂型较注射剂型发生率高。空腹用药、静滴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均可使喹诺酮类药物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增加。

2.3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喹诺酮类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该类药品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较为突出,发生率约3.8%~6.8%[3]。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疲劳、视物不清、坐立不安等椎体外系外反应。一般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停药后或经对症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在所有喹诺酮类药物中,芦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比率相对较高。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是喹诺酮类药物抑制r-氨基丁酸(GABA)而引起的,与年龄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有关。老年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要充分考虑患者肾功能等生理机能的改变情况,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给药次数,避免药物蓄积造成的血药浓度升高。[4]喹诺酮类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可增强对GABA的抑制,从而使得神经兴奋的阈值下降而引起抽搐,对有脑神经损伤或者癫痫病史患者更宜发生,因此应禁用于此类患者[5]。

2.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为皮肤红斑、瘙痒、皮疹、严重的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皮疹、光敏性皮炎等。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原理是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在各种喹诺酮类药物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发生率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司帕沙星、克林沙星的比率较高,莫西沙星等较低。由于喹诺酮类药物的这一不良反应在在用药期间及用药后一周内应尽量避免各种光照,尤其是日光,必要时可使用防晒霜、穿戴遮光衣物预防。

2.5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有少量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可发生关节红肿、疼痛、和肌肉疼痛,极罕见出现跟健断裂。这类药能永久性损伤幼年动物承重关节部位的软组织,产生承重关节糜烂及其他关节病。现在大多数专家仍主张16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骨骼处于生长期婴幼儿应禁用此类药物。

2.6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恶心、食欲下降、肝酶异常升高、黄疸等。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1周后。莫西沙星有较严重的肝脏损害情况发生,可引起暴发性肝炎并导致肝衰竭。

2.7肾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包括尿频、少尿、结晶尿、尿液混浊、蛋白尿、面部水肿、肾炎,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其原因是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以原型由肾排泄,且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仅轻度可溶,能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产生结晶尿,血尿,严重者引起输尿管梗阻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防止喹诺酮类药物的肾损害在服药期间应尽量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并避免与有碱化尿液作用的药物同用。

2.8血糖异常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血糖异常,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血糖。尤其是正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更宜引起血糖的波动。

2.9其它不良反应如静脉给药引起的局部刺激、心血管系统反应、球后视神经炎、溶血性贫血、颅内压升高等。

3、小结

喹诺酮类的药物在临床上治疗防止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其不良反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才能够使喹诺酮类药物更加安全合理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明怡.氟喹诺酮类药的抗结核杆菌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杂志,2007.9(9):899.

[2]王春花.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医学信息.2011.02:654

[3]杨华,祝筱姬,王建华.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5).

[4]赵志刚.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57例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0.35:8

[5]张至平.抗生素研究进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