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体会

李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术进行治疗,术中护理人员进行病情监测、器械、巡回等相关术中配合,观察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心博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情况,并统计患者治愈例数与并发症例数,评价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儿检测时间点心搏指数、心脏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维持在正常水平;治愈率为100%,术中无意外状况,术后有仅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并发症。结论:对行体外循环术的小儿先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因意外带来的损伤。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243-01

先天性心脏病[1]是最常见的一类先天性畸形,是遗传与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可表现为心衰、紫绀、蹲踞、肺动脉高压、发育迟缓等,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有关报道指出[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8%,1岁以下患儿死亡率达60%以上。目前,体外循环手术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在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中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10个月~6.7岁,平均年龄(5.7±2.8)岁。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8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活动能力下降、呼吸急促、发育迟缓、胸痛、昏厥等。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术进行治疗,患者全麻,在胸部正中行切口,使用科威鼓泡肺和希健膜肺,在浅低温和中低温下高流灌注,在主动脉肺动脉及上下腔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维持动脉压、红细胞比容在规定范围,进行心内操作。

1.2.2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术中密切配合医师手术操作,主要护理配合包括:

①术前配合:术前收集患儿病情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术前做好患者家属动员工作,讲解手术成功案例,树立患者及家属手术信心,帮助患者患者缓解手术不良情绪。记录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术前准备好手术器械及急救药物,检查设备电源开关是否正常工作。

②术中手术配合:⑴器械配合:器械护理人员于手术前30分钟进入手术室,清点器械并摆放好器械,对所有器械注意检查,判断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发现故障立即排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⑵巡回配合:巡回护士加强对病人的巡护,对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进行安抚,鼓励患儿勇敢面对;在进行麻醉操作时,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注射,垫高患者肩部和背部,暴露手术部位;调节手术灯光和亮度,患儿进入麻醉状态后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⑶病情监测与观察:密切监测患者泵压、氧合器、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及病情进展,准确判断手术中的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操作医师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⑷完成其他工作: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小时,维持手术室温度在25℃左右,术中根据手术需要适当增高温度或降低温度;密切关注手术进展,配合医生各种手术习惯,熟练传接手术器械,放置各类托盘;根据手术操作机动配合。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术中麻醉前T1,麻醉插管后T2,体外循环开始时T3,体外循环结束后T4等时间点,心博指数(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情况,统计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治愈例数与并发症例数,评价术中护理配合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百分比(%)表示。

2.结果

所有患儿在进行先心体外循环手术中,检测时间点心搏指数、心脏指数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维持在正常水平,具体情况见下表。

5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疾病均得到有效抑制,治愈率为100%,术中无意外状况,术后有仅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并发症。从整体上看,通过有效的术中护理可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胚胎发育期心脏及血管在形成过程中出现异常而导致的器脏结构异常,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幸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先心病的治疗需要在直视心脏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因此,阻断循环,为手术提供无血手术术野,是进行心内操作的必要步骤。在阻断循环期间,将人体内静脉血液引流出人体外至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然后再由泵输回人体内,以维持周身血循环,这种心肺转流的方法就叫体外循环[3]。建立体外循环的优点是心脏内清晰无血,可保证心内手术的顺利进行,但该手术复杂、难度较大,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术中体外循环机器出现故障将随时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给予严谨、细致、科学的术中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对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心病患儿给予以术中配合为主的手术护理,从手术前病人准备、仪器检查、温度调控到术中观察、巡回配合、器械配合等方面,严格各项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我院58例患儿均得到了较好的救治,治愈率为100%,无任何意外情况发生。可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丽芬,张津,韦芳等.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9):178-178,179.

[2]陈莉莉.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术中护理配合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1):111-112.

[3]李梅,郝明英.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要点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