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眼药污染共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防止眼药污染共识

邢广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眼耳鼻喉科;833200)

【摘要】作为临床眼部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眼药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眼药污染是造成眼部感染的主要原因。防止眼药污染可保障眼部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眼药;药物污染;预防方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290-01

前言:滴眼液、眼用凝胶和眼膏是眼科药品的常用的制剂。这类制剂已于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眼膏、滴眼液等制剂常常由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多剂量使用,容易引起污染,进而影响眼药效果,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因此眼科药品的抗污染问题值得眼科医务人员、公众和生产销售眼科药品的公司重视,以便眼膏、滴眼液等眼药的使用安全。

1眼药污染的包装预防方法

1.1眼用药品包装检查方法

临床选用眼用药品在开封之前应当是无菌的。因此,门诊等科室在使用眼药前,应做好眼药包装的检查,如发现包装缺损,应禁止使用。对于装在多剂量容器中、并且加有防腐剂的滴眼液,在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

1.2医院眼药包装选择方法

医院门诊部及其他科室应尽量选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或眼膏,以防本次眼药未用完造成眼药污染,影响其药效。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在每日工作结束时弃用。这一原则也适用于诊断用染料,如荧光素钠等,应当尽量使用单剂量包装的药品。如需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在每日工作结束时弃用。

病房中的眼用药物污染的包装预防方法为:当眼用药物开封时间达到1周左右时,应及时弃用,以防开封时间过长增加细菌繁殖风险。所有患者的眼用药物应坚持单人单用,禁止一种眼用药物多人混用,以降低眼药污染的发生风险。临床治疗期间,如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污染问题,应按照为每只眼提供单独使用的眼用药物原则使用。对于出院的患者应当提供新的眼用药物,以防患者因使用不安全眼药影响后期康复。

在意外事件时和急诊等感染高风险的地方,应当尽量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为该患者专用。

2眼药污染的使用预防方法

2.1眼药使用方法

滴眼药者应该使用正确的滴用眼药的方法。不同类型眼药的使用方法不同。如为眼药水(滴眼液),则应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使用,以预防眼药污染的发生:(1)在用药前要洗手。用药时避免滴眼液或眼膏瓶口与患者的睫毛、眼睑等部位发生直接接触。(2)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球向上注视,尽量控制眨眼频率。(3)滴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合理控制牵开辐射度,以防牵开下睑操作引发患者疼痛。(3)根据滴眼液说明书将适量药液滴入下穹窿位置。(4)轻提上睑,使药液充分于患者眼内弥散。(5)滴药后,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2-5分钟。(6)以干棉球拭去流出眼部的药液,扣严滴眼液盖,避免滴眼液瓶口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或与其他污染源发生直接接触。

如为眼膏,则按照如下流程使用:(1)使用眼膏前,做好手部清洁,预防细菌经手部污染眼膏,影响眼膏的疗效或诱发并发症。(2)嘱患者头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3)涂药者用手指牵开下睑,进行该动作时,注意做好患者牵开动作力度的控制。(4)以消毒玻璃棒一端蘸取适量眼膏,保持与患者睑裂平行方向,自颞侧开始,将其均匀涂抹于患者下穹窿位置。(5)嘱患者轻轻闭眼,再抽出玻璃棒,以确保眼膏充分吸收。

2.2眼药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眼药污染,在使用眼药进行治疗时,应加强对以下几种注意事项的重视:(1)眼膏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滴眼液时,做好滴眼液的核对工作,尤其是在同时使用多种滴眼液进行治疗时,需通过事先核对谨防滴眼液使用错误;滴药时,做好滴眼液瓶口与患者睫毛、眼睑间距的控制,避免二者发生直接接触造成眼药污染;使用滴眼液时,需将患者的下穹窿作为滴药位置,避免滴眼液直接滴于患者眼角膜上;滴药时,严格控制滴眼液滴入剂量。由于结膜囊内容积有限,过量滴入滴眼液,不仅无法起到加速眼部疾病愈合的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滴眼液浪费;滴眼液滴入后,如发现患者眼周出现药液溢出,应及时擦拭,以防眼液流入口腔或引发患者不适;滴眼液滴入后,可能经泪道渗入鼻黏膜,为了确保疗效,应指导患者闭眼压迫泪囊区,以阻断药液向泪道的渗入;单次使用两种及以上药物时,应确保两种滴眼液间的用药间隔超出10分钟。(2)滴眼液使用注意事项。使用眼膏前,仔细核对所使用眼膏名称是否正确;涂药时,避免手部与眼膏或患者眼睛直接接触,应使用消毒器具蘸取眼膏,或直接将适量眼膏挤入患者结膜囊内。如选用直接挤入法,应注意避免眼膏瓶口与患者睫毛、眼睑等部位发生直接接触。

3眼药污染的储存预防方法

患者家中保存于多剂量容器中的自用眼用药物(包括滴眼液、眼用凝胶和眼膏),正确的储存方法为:于初次开封后,将眼药的安全使用周期限定于四周。除少数说明书中特殊标注眼药外,超出这一时段后,为避免眼药污染影响药效,应及时更换新的眼药。此外,由于保存条件也是造成眼药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避免眼药污染造成眼部感染,患者应根据如下要求做好自用眼药的储存条件控制:将眼药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如遇炎热、空气湿度大天气,为了避免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可将眼药置于2--4摄氏度冰箱内保存,以降低眼药污染发生风险。

医院手术前使用的滴眼液应当在手术时弃用,并为手术患者提供新的滴眼液。如有可能,眼科手术时应当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如需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人专用滴眼液,并在手术结束时弃用。给予患者行内眼手术治疗前,应确保术中所使用的制剂必须是等渗的[2],且需检查制剂中是否含有防腐剂和抗氧剂,如含有上述物质,需避免于术中使用。此外,医院临床治疗中,用于内眼手术的液体应严格按特殊处方配制,并做好液体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眼药污染主要与用药者手部清洁不当、患者眼周清洁状况欠佳、眼药储存不当、眼药开封后放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对此,医院应结合眼药污染的常见原因,制定合理的眼药污染预防方法,通过合理选择眼药包装及储存和使用等手段,有效降低眼药污染发生率,以保障眼药的临床疗效,进而减轻眼部疾病患者的痛苦体验,避免眼部感染的发生,并促进眼部疾病患者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刘鲁霞,张桂芳,王惠萱.眼药滴瓶口颈细菌污染原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5(01):42-43.

[2]李怡,王欣.不同环境下滴眼液污染情况比较[J].护理研究,2016,30(24):3054-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