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思维训练》教学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主持人思维训练》教学法探究

卢茜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天津300381

摘要:本课程立足于节目主持功能语境,着眼于主持人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主持人语言的运用特点,尝试着找到一种可以操作的、有实际效用的自我训练、互相训练的途径。本着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功能的需要,作者在思维方式上,重点是“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类比思维”、“应变思维”。一直以来,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常常是使语言变得无味、僵化、老套的一个重要原因,线性的、单向度的、一元化的对世界的认识方式显然已不适合今天的时代,故而特别想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入手,从方法论的角度冲破惯性思维的硬壳,从而有助于主持人语言运用的个性和创新。于语言运用,本课程的目标在于能够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更加有效地驾驭语言传递信息、沟通心灵。

关键词:主持人思维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在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思维课程一直处于弱化甚至是虚化的位置。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有着密切关系。中国的古人讲求意境,强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八股文制度又削弱了个性,更是让原本威力无比的思维局限在框框条条里。《主持人思维训练》作为我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必修课,将此课程的地位大大提升了。

本课程立足于节目主持功能语境,着眼于主持人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主持人语言的运用特点,尝试着找到一种可以操作的、有实际效暖和的自我训练、互相训练的途径。本着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功能的需要,作者在思维方式上,重点是“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类比思维”“应变思维”。因为我们看到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常常是使语言变得无味、僵化、老套的一个重要原因,线性的、单向度的、一元化的对世界的认识方式显然已不适合今天的时代,故而特别想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入手,从方法论的角度冲破惯性思维的硬壳,从而有助于主持人语言运用的个性和创新。于语言运用,本课程的目标在于能够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更加有效地驾驭语言传递信息、沟通心灵。

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说明《主持人思维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一、实践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正如教材目录中提到的,本课程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具体的点评和分析,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讲清主要理论基础上,主要选取真实案例,或借助影像,让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易懂。

(二)答疑教学法。每个班学生以大约1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发表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感受,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讨论的方向。

(三)项目教学法。老师精心设计项目,教给学生去完成,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适应。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要实行主持人思维训练与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结合,难度增加幅度较大,部分学生表现得有些吃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继而产生挫败感,降低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学生的表现两极分化。本课程首次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知识与技能并进,学习与实际应用双赢的教学结果。但是,项目的难易却不容易把握,往往适合一部分学生的题目却不适用于另一部分,所以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出最好的表现也是目前教学中遇到的又一困难。

(三)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第一,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第二,气氛十分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第三,小组分享交流时,常常只有几个好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通过大师课、教师会议、教学骨干大会、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微信群讨论、教师自学等形式,挖掘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扩宽眼界,创新思维,求同存异,调动课题研究教师队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我校已构建校园计算机网络,各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可充分利用设备为课程教学研究服务。

(二)制定奖励措施和加分政策,学生因此会从中获得成就感,自愿参与其中。定时维持课堂纪律以保证在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也能做到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准确表达个人见解。

(三)作为老师要适时打断,然后详细讲解探索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要有时间观念,不可过分放任学生“长篇大论”的发言。

四、教学研究成果

(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PPT、图片、音视频资料、网络互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化的帮助学生将老师讲授的专业知识消化吸收,提高实践能力。理论联系新闻热点、社会实际,让专业知识更具实用价值。

(二)思维与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相结合。精心筛选出与主持人思维有关的电视节目(比如:法制新闻类节目、综艺娱乐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访谈教育类节目等等),然后与主持人能用到的不同思维相对应,与一线的实际情况接轨,让学生们在学到主持人思维理论的同时,更能很好的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去。

总结: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有所创新。在内容上,对主持人思维的分类进行了整合,讲授顺序的安排也更加人性化,从便于学生理解入手,节奏张弛有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祥斌《逻辑思维训练》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7月

(2)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10月

(3)王向东《思维训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4)于海娣《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华文出版社2010年2月

(5)夏晓《思维训练过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6)翁如《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