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高崇博

/ 3

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高崇博

高崇博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廊坊065000

公安派出所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工作职能范围广、责任大、任务重,心理压力的大小对民警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公安派出所民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压力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基层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压力类型

基层公安派出所民警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类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如考试、完成困难的任务、亲人亡故、迁居等等,这些压力称之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公安派出所民警有时既要执行任务又要迎接考核,还要处理家中的事务,这些同时存在的压力即构成同时性叠加压力。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地震、战争、空难、遭受攻击等。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部分抗震救灾公安派出所民警就亲身体验到了这种破坏性的压力。

二、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压力反应分析

个体对压力源的性质和强度的体验主要通过感受器,而后传递给大脑,通过个体的认知加工,做出相应的压力反应。面对压力,个体有两种处理解决的方法:当个体认为有把握处理压力源时,会采取行动努力寻求压力的解决方式;当个体感到无法处理解决压力源时,则会采用内在的自我防卫措施,保护自己免受压力伤害。

(1)生理反应

心理压力状态下,会出现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出血和胃溃疡等。长期的和高强度的压力甚至可能破坏免疫系统,导致疾病的发生。专家普遍认为,一半以上的疾病与压力有关。美国医学上已认定7种与心理压力有关的身心症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肤炎、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不明原因的高血压。

(2)心理反应

由于压力源的作用引起的心理反应形式非常多,不同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反应表现得较为明显,有些反应表现得比较隐蔽。

1.情绪反应。压力的情绪反应包括较正面的兴奋和较负面的生气与焦虑,但大部分压力是不舒服的,会带来负性情绪,如焦虑、紧张、急躁、退缩、忧虑以及对工作具有过度不满等情绪。

2.防御反应。防御反应包括否认、移植、反作用过程。否认对于公安派出所民警暂时缓解应激而带来的焦虑和紧张是有益处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否认则是有害的。公安派出所民警在压力状态下也常表现出移植反应,如击沙袋等,这对于减轻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3.认知活动出现障碍。公安派出所民警处于应激状态时,由于情况紧急,迫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这时其思考的内容往往集中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缺少全面、系统地分析判断,从而影响思维活动。他们往往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过高评价导致自身遭受失败的打击,重新处于应激状态,加重了原有的应激反应强度。过低评价自己会使自信心水平下降,意志力衰退。

(3)行为反应

面对不同程度的压力时,公安派出所民警会呈现不同形式的特殊行为,如拖延工作,出勤率降低,离职率升高,人际交往效果降低,抽烟、酗酒、吸毒、自杀等。

研究表明,压力大小不一,导致的行为变化也有区别。轻度压力会使一些生理性行为(如进食、攻击及性行为)更多,它也使个体更警觉,精力较集中而表现更好,因此轻度压力会导致正向的行为适应,诸如变得对威胁更机警,较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指导。中度压力会使人注意力减弱,耐心降低,烦躁感提高,生产力降低。因此,对于需要身体各部分协调的复杂行为(如演奏乐器、演讲等)影响甚多;中度压力同时也会产生重复、刻板的动作,对环境的反应力减弱。高度压力会压抑行为,甚至导致个体完全不能行动,有时也会造成较严重的攻击行为。

三、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一)个体层面的策略

1.学习减压方法

(1)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可缓解由于长期经受压力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增强调整情绪的能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放松的方式有很多,如渐进性放松,即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的方法;或采用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等大部分的肌肉“整体放松”。

(2)宣泄法。合理的宣泄,会使这种沉重的压力感得到释放,缓解疼痛和减轻情绪紧张,转移心理对抗,有利于心理健康。一般有如下几种宣泄法:情绪纾解、情绪宣泄、心理咨询。宣泄法要注意合理运用,不可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应该避免不适合的宣泄行为,如滥用药物、酗酒、大量抽烟及涉足不良场所等。

(3)注意转移法。面对压力,我们不能一味地做“当局者”,陷入疲于应付的境地而不能自拔。注意转移法就是通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从事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例如听歌、打球、看电影等等,使自己的注意力暂时脱离压力事件,做到先“跳出”压力事件之外,做一个“旁观者”,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以转移心中的紧张和郁闷。

2.改善认知策略

心理压力主要是由于对挫折情境的不合理认识造成的,因此,缓解压力的主要办法,就是改变错误认知。重构认知,即用合理的观念来代替不合理的认识,将能够有效地减少来自困境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消除因高期望而形成的对未来可能的失败的恐惧、紧张和焦虑。

(1)合理认识压力。要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须的。人在其一生当中,是无法摆脱压力的。我们要认识到,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都会具有两面性,压力对自己来说,会给自己带来紧张、不愉快,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经验和启迪。而使压力产生积极的一面,关键在于自己要对压力有积极的认识,做一个积极思维者,寻找压力中的积极因素。

(2)改变归因方式。归因,是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的认识。健康的归因有助于人们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可以提升自豪感;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长期的因素,那么自己将会感到沮丧、丧失信心。

(3)做好面对压力的心理准备。应对压力的方法就是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准备面对产生的压力情境及随之而来的情绪反应。出乎意外往往比意料之中所引发的应激更强。公安派出所民警需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工作中的心理灾难,更多地强调警务工作中发生的事件对公安派出所民警产生的情绪性后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3.合理整合自己

(1)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自我效能高者在进行困难的工作时,他们的焦虑比较低,免疫系统的运作也较为良好。公安派出所民警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头脑中会形成对自己的认识。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特别是要接受现在的自己,进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2)建立对外界的控制感,自我调控负性情绪。控制感的概念由心理学家罗特提出,指个体对事件的结果是由自身还是外界环境决定的看法。提高知觉控制感对于公安派出所民警调控自己的负性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知觉控制感,不仅有利于调试自己的心理,而且对于自己身体上的疾病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3)头脑冷静,学会弹性思维。公安派出所民警要学会运用弹性思维,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和谐的生存环境。公安派出所民警能及时地清除大脑中产生压力的想法,制止分散注意力的交谈,把注意力集中于手头上的工作,重新得到对自身大脑的控制。

(二)组织层面的策略

1.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

一是在提职培训、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各类培训班中广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增强公安派出所民警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学会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基本方法。二是开展心理服务下基层活动。定期开展心理服务活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现场心理咨询,组织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消除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障碍。三是培训心理工作专业队伍。通过招收心理学专业人才、培训心理工作骨干等方式,培养建立一支心理工作专业队伍,增强心理工作力量。

2.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

许多派出所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和由政治机关干部组成的心理咨询骨干队伍,为公安派出所民警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和疏导,为基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另外可以开通网上咨询,帮助公安派出所民警解答心理困惑。同时可组织支队的心理咨询员到各基层单位进行疏导和“巡诊”,及时主动地了解掌握其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3.开展心理训练和心理危机干预

正确的训练和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公安派出所民警出现的急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公安派出所民警中经常开展以自我意识、应激反应、团体协作等方面的心理行为训练,磨砺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品质,增强压力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探索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及时组织心理咨询师,或者聘请医疗机构专业资质高的心理医生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矫治,提供心理危机支援服务,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阴影,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三)社会层面的策略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局限的,没有一个人能独自解决所有的麻烦。对于陷入困境的人而言,社会支持犹如雪中送炭,带给我们持久的温暖、安全以及重振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事、邻里、合作伙伴等,当然,还应当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

1.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何种困难,个体与他人之间都能相互支持和帮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降低个体心理应激水平。

2.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完整的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生活,以及家庭成员对公安派出所民警工作的理解。这些支持可以减少公安派出所民警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用全部的精力去应付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表现在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其中精神支持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级领导对基层公安工作的重视,这种重视往往会影响到群众对基层公安工作的认识,具有指向性的带动作用;二是社会舆论的支持,主要是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基层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一种占据优势地位的社会舆论。物质支持主要指当地政府机关要为基层公安派出所民警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和物资,改善公安派出所民警的物质生活条件,减少他们由于资金不足和装备落后产生的应激源,从而减轻公安派出所民警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朱敬先.健康心理学-心理卫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3.

[2]钟惊雷,尹良明.基层军官工作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626-627.

[3]李益鸿.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9-15.

[4]武警学院编.GA/T1039-2012,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训练指南[S].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12.

[5]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340-342.

[6]ElliotAronson,TimothyD.Wilson,RobinM.Akert著,侯玉波等译.SocialPsychology(FifthEdition).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28-435.

[7]《军队政治工作学》编写组.军队政治工作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高崇博,(1994..08),男,汉,河北廊坊人,公安政治工作心理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