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招标阶段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徐敏

/ 3

浅谈招标阶段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徐敏

徐敏

(云南东南亚经济技术投资实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21)

我国招标工作是由1984年开始推行,经过20多年的实行、摸索、补充,逐渐趋于完善,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招标制度的实行,对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上承设计阶段下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工程的预期“合理价格”浮出水面的关键阶段。做好招标阶段的工作,对工程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也为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价格处于可控状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招标阶段从招标工作启动开始,就要全面分析工程成本影响因素,从标段划分、标书编制、直至中标人的选定,全过程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由于招标工作某一环节的失误,而影响工程建设成本。

第一章国内招标情况介绍

我国招标投标制度是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建立完善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没有工程招标制度。建设工程承发包方式先后采用过业主自己设计、自己建设的自营制和甲乙方承发包制的指挥部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政府、业主和承包商产权一体化,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将工程任务分别下达给作为业主和承包商的国营企业。这个时期,工程价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定额标准、材料价格、取费标准等,计算、确定工程价格,价格水平由国家规定,没有合理竞争,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国家计委、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我国由此开始推行招标投标制度。1999年,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这两部法案大量采用了国际惯例或通用做法,给我国招投标体制带了了巨大变革。在之后2000年到2007年期间,国家各部委又下发了招标投标的各办法和规定,使我国的招标投标制度逐步趋于完善,与国际惯例进一步接轨。

在我国开始推行招投标制度以来,招标对工程价格的影响日益凸现,逐渐形成市场定价的机制,投标人之间互相激烈竞争,通过竞争确定工程价格,使的价格趋于合理,更加符合价值基础,招标人能够更好的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第二章招标阶段对建设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招标阶段是确定工程预期价格,明确合同执行基准和施工过程造价管理标准的重要阶段。通过公开招标,能使较大范围内的“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报价,有效降低工程价格,并能让业主选择报价较低,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投标人,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奠定基础。

做好招标阶段的各项工作,能为施工期的合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减少履约过程中的合同纠纷问题,确保工程最终结算价格控制在预期价格以内,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投资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招标阶段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

3.1标段的划分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招标,承包商便于统一管理,临时设施、设备、人员等可以统一使用,有利于降低费用。但是一个大型的建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招标时,符合招标条件的潜在投标人数量太少,将大大降低竞争性,影响工程造价。且大型项目施工强度大,工期紧,专业要求复杂,有的专业内容相距甚远,这种情况下如果整体招标,一是工作量大、专业跨度大,一家企业无法胜任,不能按期完成施工,会增加建设成本,影响投资效益,二是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投标人报价中往往计入分包管理费,会导致中标的合同价过高。但是如果将标段划分的过多,各投标书中报价均要考虑进场费、临时设施费、施工干扰风险等,又会出现总投资增加的情况,并且太小的标段,会失去对实力雄厚的潜在投标人的吸引力。

3.2招标文件编制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招标文件作为招标投标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也是招标人和将来中标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基础,招标文件中的各项叙述和要求,对整个招标工作乃至承包发包双方都有约束力。如果一个招标文件的内容不完善、描述模糊或者矛盾,会在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纠纷和麻烦,引起承包商的索赔,使得工程价格大幅增加,不但不能达到通过招标节约投资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例如如下案例:

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主体建设共分为三个标段,其中Ⅲ标为厂房建设标段,其工作内容包含一条引水隧洞及4条施工支洞的开挖。根据正式出售的招标文件中描述,4条施工支洞为总价承包项目,合同执行过程中不调价。在招标图纸中对4条施工支洞分别给出了断面示意图和支护示意图,其中1#~3#支洞断面尺寸为4.5×4.5m,4#支洞断面尺寸为6×6m。在进行招标澄清答疑过程中,有投标人提出,招标图纸中给出的施工支洞尺寸不能满足压力钢管装配及运输要求,是否可以调整支洞断面尺寸。招标人给予的答复是钢衬采用分块运输、洞内拼装,支洞尺寸满足运转要求,不可调整尺寸。

在确定了中标人并签订完合同,工程开始施工后,承包人按图纸要求进行了1#~3#支洞的开挖施工,其支护后洞径为4.5m×4.5m,之后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一起召开了专题讨论会,认为1#~3#支洞4.5m×4.5m的洞径无法满足主洞开挖的需要,影响工期,会上一致决定1#~3#支洞开挖断面调整为支护后净空断面为6m×5.6m。

承包人据此提出索赔,认为虽然施工支洞为总价承包项目,但是招标阶段发包人澄清说明施工支洞尺寸不可调整,因此承包人是按招标图纸中标示尺寸进行报价,而现在要求扩大支洞开挖尺寸,实质性导致承包人成本增加,要求进行补偿。经过双方多次协商,业主最终同意了承包人要求补偿的申请。

本案例即是由于招标文件编制的内容不完善,以及招标澄清答复与招标文件描述矛盾,导致一件本可避免的索赔事件被索赔成功,造成投资增加。

3.3中标人的选择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招标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中标人进行工程施工。因此中标人的确定对工程的建设成本起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一味追寻“最低价中标”的评选方式选择中标人,而不去综合评判投标人的报价组成、价格成本是否符合实际,则将容易出现低价中标高价索赔、低价低质等现象,并可能出现因为价格过低,承包商对合同履行部分后因为亏损,不再继续履行,形成"半拉子工程"和"胡子工程"。如此情况,不但无法降低工程价格,反而会因为工程质量下降,工期拖延或重新选择承包商,导致工程价格大幅上升,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如中铁承建的波兰公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第四章对招标阶段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因素的建议

4.1科学合理的划分标段

合理的标段划分是编制招标文件的基础,合理的标段能够吸引大量的实力雄厚的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降低造价。一般标段按以下原则进行划分:

(1)按项目的专业要求划分。专业类似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一个标段。专业要求相距甚远的内容,可以考虑划分为不同标段。如一个项目中的土建和机电安装两部分内容则可考虑分别招标。

(2)按项目的管理要求。项目的各部分内容互相干扰不大,方便招标人统一管理,这时可以考虑对各部分内容分别进行招标。反之,如果内容互相干扰,承包商之间协调管理困难,则可考虑作为一个标段招标。同时要考虑两个标段交界面的衔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

(3)其他因素。如考虑筹措建设资金的计划到位时间,工程施工强度和工期要求的影响等。

业主在进行标段划分时,除考虑以上划分原则外,还要考虑自身工程特点、自身管理能力等因素,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财务人员、合同管理人员共同讨论,反复比较,才能得到最优的标段划分,减少管理难度,降低工程投资。

例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总工期11年,其中施工准备3年,主体工程8年,还要求1997年11月大河截流,即主体工程开工3年,须完成进水口、导流洞、出口、大坝填筑量及其他为截流具备条件必须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全部工程量的50%以上,工程施工强度大、工期紧。此外,小浪底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复杂,表现在高土石坝联合机械化高强度施工、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开挖边坡的综合锚固、复杂地质条件下密集布置大直径隧洞的围岩稳定和快速施工等。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小浪底工程只发包给一个承包商或联营体是不现实的。因此,业主和设计单位结合向世行申请贷款的额度,共做了5个标段划分的方案。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大坝为I标、泄洪排沙标为Ⅱ标,发电设施为Ⅲ标的划分方式。这样划分的优点是:

(1)每个标规模适当。一个标只做一个专业相当的工程,这样既能减少业主风险,又能吸引适当数量的投标人竞争投标,有利于降低报价。

(2)泄洪、发电两系统的工程集中在左岸,施工时交通、场地等交叉联络多,宜适当控制分标数目,以减少各标段间的干扰和纠纷。

(3)为使工程建设速度满足规定的进度安排,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施工干线道路、供电、供水、通讯、部分施工营地、仓库等,由业主另行招标完成,不分配到各主标中。

(4)分标后的资金规模能满足贷款银行和国家的许可,避免施工过程中资金缺口的产生。

4.2做好招标文件编制工作

招标文件应由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本项目设计人员、合同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共同编制。编制时需注意:

(1)选择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招标范本作为基础进行编制,如是国际招标项目,也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招标范本。选择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招标范本或国际通行的招标范本,可以避免招标文件编制中遗漏某些方面的重要条款和内容。

(2)编制人员要收集、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和评价。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

(3)正确、详尽的反应项目的客观情况,减少履约过程中的纠纷。

(4)工程量清单项目要完整,工程量计算要准确,避免出现漏项和工程量偏差过大情况。同时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各报价中应包含的工作内容、费用组成等要予以明确。

(5)保证招标图纸与技术条款说明内容一致。

(6)明确工程的进度、竣工时间、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等。

(7)合理分配风险,避免在条款中给合同对方强加过多风险,迫使投标人提高风险报价,最终影响工程价格。

除注意以上事项外,招标文件用语还要力求严谨、明确,并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

招标文件初稿编制完成后,还需要组织有经验的咨询专家从头到尾,一字一句逐条审查,共同讨论、修改,直至最终定稿。期间,还应尽可能的聘请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和咨询。在招标过程中,业主还需要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以及投标人提出的疑问。发现招标文件中有错误和遗漏,要及时形成补遗发给投标人,对于投标人提出的问题要结合招标文件和实际情况,认真审查、回答,防止出现与招标文件相矛盾的情况。

4.3合理选择中标人

根据2000年1月1日颁布实行的《招标投标法》中规定,中标人的选择有两种方法:(1)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2)综合评估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其选择不一定是最低报价者中标,而是要根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量化因素和标准进行价格折算,对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以及投标文件的商务部分作必要的价格调整。

设有标底的评标,如出现投标人报价低于标底合理幅度的情况,以及没有设标底的评标,出现投标人投标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人的报价的情况,则有理由怀疑其报价可能低于其余成本,需要投标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经评标专家论证。如认定报价低于成本的,将不予中标。

综合评估法适用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或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由评标委员会对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投标文件,按照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并按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推荐中标候选人。采用此方法,中标者不一定是报价最低者,但一定是通过对技术、业绩、信誉、财务能力、人员实力、报价进行综合打分评审后,选择出的信誉良好、实力雄厚、报价较低的中标人。

第五章结论

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招标阶段,业主要立足长远发展,从招标工作启动开始,就要全面分析工程成本影响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招标方案,严格编制和审查招标文件,为工程建设期的造价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工程建设成本处于可控状态。

参考文献:

[1]柯洪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年4月第5版。

[2]朱建元主编:《工程招标投标案例评析及法律实务》,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3]黄文杰主编:《建设工程招标实务》,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姓名:徐敏(1980.02--);性别:男,籍贯:湖北省黄冈,学历: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