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7
/ 2

"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

张芳

张芳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可以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为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学生思政教育就像一把双刃剑,为学校思政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就如何改进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提供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强力有效的发展与其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作用,尤其是教育行业。互联网对教学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思政教学也是如此。思政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这是一项德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1]。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学校思政教学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会造成教学和时代发展不相吻合的现象,同时也不利于学校思政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接受德育的积极性。

一、"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情绪化取代理性化

"互联网+"时代始终遵循着"流量为王"的定律,这就导致了各平台在资源审核的时候不会将过多的重心偏向于"思想",以至部分"大V"或者是具备影响力的公众号,公众平台所推出的内容仅仅是推动了学生的情绪跟从,引导学生自主推广和自主转发,并没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尤其在各类"大事件"之上,各类社交平台强加于自己的推测感受进行主观推断,脱离实际情况和深入客观思考,盲目煽动学生的各种情绪,从而形成了一股"情绪潮流",这给教师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学生的思想观念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此外,教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思想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影响。在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被改变的情况之下,教师的思政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挑战。首先,教师要正确把握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各社交媒体所传播的主流文化,这样可以较为系统的掌握学生的个人喜好,性格状态,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

3、信息时代下的学生心理素质容易受网络文化影响

在网络文化尚未流行之前,学生的交流活动仅仅局限于校内活动或者一些市区比赛等。在网络文化流行之后,学生的活动明显增多。这是一种让人欣慰也是一种让人担心的现象。欣慰的是:学生可以不用付出高昂的车票就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让人担心的是:由于网络文化不正确的价值导向或者可以炒作,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或者产生负面的情绪。

二、"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思政教育改进措施

1、增强实际联系,将学生拉回"现实"

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各类信息传播速度较为快速、迅捷,必然是有其可取之处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思想拉回现实之中。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学校学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平台类似于"抖音""快手"APP其传播内容并没有过多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甚至前一段时间在抖音所流行的"学生穿搭价格指南"给很多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被采访人员动辄十几万的名牌手表,名牌衣服,误导学校学生对自己的现实状况没有一个准确判断。对此,教师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回归于现实之中。

2、弘扬传统美德,塑造主流价值观念

教师充分利用各类优秀的新媒体资源也是可以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塑造当代学校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学校教育并不应该是死板的课堂教育,应当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进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无论是生活教育还是课堂教育都会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而变得不断便捷。类似于人民网,央视网的新闻报道APP不仅能够对时事新闻进行明确的报道,对"事件"评价也一针见血,政治倾向明确,思想价值观十分符合教学主流。

3、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现在,网络交流方式相比较于传统交流方式而言更加便捷。QQ,微信等等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及时帮助思政人员了解到学生的日常。并且,这些聊天工具的使用会使得学生感觉更加亲切,更愿意向老师交流烦恼。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时,就可以直接利用这些聊天软件和教师在网络上进行沟通,避免了与教师的直接接触。网络工具也是学校思政人员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聊天,动态或者是朋友圈了解到学生的日常,利用好这些网络聊天工具还能够帮助学校班主任组织活动或者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提升。

结论:总的来说,教育是和时代进步牢牢相关的,互联网时代的进程往往容易影响到思政教育的质量,网络时代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该看好形势,抓紧机遇,迎接挑战,使思政教育和时代接轨,两者同步发展,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升级,适应新的潮流。相信在未来,我国学校思政教育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王寿林.大数据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1(6):85-87.

[2]刘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5(9):60-65.

[3]刘丁慧."互联网+"视域下学生思政教育的若干思考[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