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钼靶表现予以探讨

/ 2

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钼靶表现予以探讨

孔爱萍徐庆刚凌俊霍颖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1

【摘要】目的: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钼靶表现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1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探讨对象,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钼靶表现进行分析。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多发于中年女性群体,在临床和X线钼靶表现有一定特点,通过分析其临床和X线钼靶表现的特点,有利于诊断确诊乳腺分叶状肿瘤,便于之后进行治疗。

【关键词】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X线钼靶表现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89-01

作为一种类似于纤维腺瘤的肿瘤,乳腺叶状肿瘤中有纤维及上皮两种成分。临床对于乳腺叶状肿瘤一直有深入研究,虽然对于其生物学行为无准确性认识,但根据乳腺叶状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表现,其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亚型[1]。为了探究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钼靶表现,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探讨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探讨对象,本次选取的分析对象未有男性,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38.5±2.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2.2±1.5)年;所有患者经诊断,肿块12个,左侧和右侧分别7例、5例;双乳同时发病2例,其中良性、交界性、恶性分别是7个、3个、2个。肿块大小在1.2cm×1.0cm×0.8cm至12cm×7cm×5m之间。

1.2方法

在采用乳腺内外斜位和头尾位摄片检查之后,进行常规检查。乳腺内外斜位和头尾位摄片检查:专用的数字乳腺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常规检查:仰卧位,对肿块的具体情况(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内部有无钙化及囊性变等)进行观察。同时,应用Aider半定量法分级。

1.3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21.0统计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通过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乳腺分叶状肿瘤超声表现

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分叶明显的实性肿块、浅分叶状实性肿块和囊实混合性肿块,其分别是5个、4个和3个。与术前超声诊断相比,存在1例误诊。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1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血流信号显示率为70.00%(7/10),其中,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57.14%(4/7)、66.67%(2/3)、50.00%(1/2)。

2.2分叶状肿瘤X线表现

经X线显示,10例病患者的12个肿块为单纯性肿块,肿块直径最大为12cm,其中存在2例为双侧发病。其中肿块直径小于3cm有7例,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4例,2例和1例;肿块直径超过3cm有5例,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3例,1例和1例;肿瘤直径在不同亚型分叶状肿瘤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形状分为类圆形和分叶形,类圆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5例,3例和0例);分叶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2例,0例和2例),肿瘤形状在不同亚型分叶状肿瘤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边界,清晰(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4例,1例和1例),不清晰(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3例,2例和1例);肿块钙化,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3例,2例和1例)无(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4例,1例和1例);肿块密度,等密度(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4例,2例和1例),高密度(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3例,1例和1例);肿块结构,扭曲(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4例,2例和1例),不扭曲(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3例,2例和1例)。在肿块钙化、肿块密度和肿块结构方面,三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又称分叶状囊性肉瘤,之所以将其命名为乳腺分叶状肿瘤,是因为此类肿瘤的叶状生长模式,且经大体解剖,可见囊腔[2]。目前,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上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有了新的认知。根据乳腺分叶状肿瘤中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表现,其有良性、临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型。但是乳腺叶状肿瘤的病因还需进一步探究,有研究表明,其与雌激素代谢分泌失调有关[3]。

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检查,以乳腺X线为主。乳腺分叶状肿瘤在钼靶X线片中呈现圆形、椭圆形、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影,且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本组研究中,肿瘤形状分为类圆形和分叶形,类圆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5例,3例和0例);分叶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2例,0例和2例),肿瘤形状在不同亚型分叶状肿瘤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边界未见模糊、不平整,且显示邻近乳腺基质受压形成的透明晕环绕状。一般情况下,若分叶状肿瘤因瘤体直径过于小,在乳腺X线摄影片上显示有困难。有研究资料表明,瘤体直径小于2.5cm的病例至少存在三分之一,而直径超过3cm的瘤体为恶性肿瘤的几率较大。虽然瘤体的直径大小在分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未有较明显的特征性,但是瘤体的直径大小可作为分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因素。本组研究中,其中肿块直径小于3cm有7例,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4例,2例和1例;肿块直径超过3cm有5例,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分别是3例,1例和1例;肿瘤直径在不同亚型分叶状肿瘤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分叶状肿瘤出现钙化的几率较小,因此,以存在钙化对分叶状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也是不可行的一种方式。一般而言,若患者有血管增多、皮肤增厚的改变以及肿块钙化等特征性,可作为诊断判别本组病例分叶状肿瘤的依据。恶性分叶状肿瘤在X线片上一般无腋下淋巴结肿大特征性征象。临床上,针对乳腺叶状肿瘤,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是有复发存在。一旦出现复发、继发于纤维腺瘤的叶状肿瘤,侵袭性与之前相比,只强不弱.

综上所述,乳腺叶状肿瘤经X线钼靶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临床上针对此病的鉴别诊断,要以患者基础资料诶基础,再分析其乳腺肿块的特殊性征象,进行综合性诊断。

参考文献:

[1]刘灶松,江新青,魏新华.乳腺叶状肿瘤16例影像学表现[J].广东医学,2014,35(03):425-427.

[2]吴昊.乳腺叶状瘤的钼靶X线与超声诊断的病理对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2377-2379.

[3]蔡彩云.浅谈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特点及其在乳腺钼靶X线摄片上的表现[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