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效果探讨

徐更生

徐更生(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普外一区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分析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给予浅挂线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30例。其中一组采用传统挂线引流术,另一组采用浅挂线技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在肛瘘、功能失禁、脓肿复发上共计出现1例(3.3%),对照组出现6例(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疼痛分级均以中度为主,分别占比86.7%、80.0%,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肛周脓肿;浅挂线;临床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042-02肛周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指的是肛管、直肠软组织、周围间隙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升,且治疗上存在治疗有效率提高和肛门功能降低的矛盾[1]。为了探讨浅挂线技术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就诊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6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8例(60.0%),女性12例(40.0%);年龄处于20—66岁阶段内,平均(45.6±2.3)岁;脓肿部位:直肠后间隙2例,坐骨直肠间隙15例,高位肌间隙10例,肛管后间隙3例。在试验组中,男性20例(66.7%),女性10例(33.3%);年龄处于18—68岁阶段内,平均(46.2±2.7)岁;脓肿部位:直肠后间隙1例,坐骨直肠间隙16例,高位肌间隙8例,肛管后间隙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针对性比较(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1)依据第7版《外科学》[2],患者肛门形态、功能正常,经临床和镜检后确诊。

(2)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3)排除心肝肾功能病变患者,合并直肠癌、息肉患者,其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试验组

采用浅挂线技术,手术流程如下:第一步,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确保肠道清洁后取俯卧折刀体位。第二步,消毒铺巾,采取骶骨管麻醉方案,麻醉完成后分别对肛周、直肠下端进行消毒。第三步,探查病变情况,对患者进行指诊、肛门镜检查,明确内口所处位置和脓腔范围。第四步,在脓肿部位切开脓腔,排尽脓液后进一步探查脓腔和内口情况。对于脓腔较深的患者,可以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内口位置,然后切口排出脓液。第五步,浅挂线。使用皮筋对内口以上的脓腔进行挂线,范围控制在肛肠环平面,保证进入高位脓腔。第六步,紧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于术后7—14天观察脓腔缩小后,进行紧线操作,将胃管皮片置入挂入肌肉的下方,实现定向切割作用。对于脓腔较深、较大的患者,可留置引流管,术后使用甲硝唑溶液进行冲洗,换药时采用黄芩油膏砂条。

1.3.2对照组

采用传统挂线引流术,手术流程和试验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一,挂线直至脓腔底部,覆盖皮筋的内下方;第二,术中不用垫片进行保护。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

(2)观察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3)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组间平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其中疼痛分级、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和χ2检验;各项治疗指标作为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和t检验。P<0.05说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指标比较由数据可知,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但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疼痛程度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分级均以中度为主,分别占比86.7%、80.0%,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并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肛瘘、功能失禁、脓肿复发上共计出现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共计出现6例,发生率为2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讨论

肛周脓肿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肛腺感染引发的,除此之外,也有医源性因素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其中前者例如操作不当、药剂不洁、药物注射、镜检、术后感染等,后者例如直肠内异物、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等,或者存在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3]。少数患者在服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坐浴、局部理疗就可以促使脓肿消散,但多数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方案,且根据脓肿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术式。

传统挂线引流术患者的痛苦大、容易损伤肛管,因此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降低了生活质量。在梁起寿等人的研究中称[4],单纯切开内口会造成引流不畅或者畸形愈合,且高位创面愈合时间长,直接切除会增加出血量。相比之下,浅挂线技术的优点表现在:第一,结扎后的内口创面缩小,有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第二,有利于促进内口组织的脱落,且创面更加整齐;第三,肛窦开口处于封闭状态,可以阻止污染物进入,从而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5]。

另外,实践表明手术成功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保持引流通畅,能够促进脓肿切口愈合,防止形成肛瘘或脓肿复发;二是加强术后换药管理,操作中彻底清洗腔隙,及时发现创面的异常并对症处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例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4.7d,创面愈合时间为20.6d,均短于对照组的20.8d、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疼痛程度上,试验组患者轻中重度分别占比3.3%、86.7%、10.0%,对照组分别占比16.7%、80.0%、3.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上,试验组术后仅有1例功能失禁发生,占比3.3%,远低于对照组的20.0%,和汤必孝的研究数据接近[7]。

综上,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永昭.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10(5):443-443,444.

[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12):1387-1388.

[3]夏明津.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6217.

[4]梁起寿,刘成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46-47.

[5]汤必孝,张道英.高位肛周脓肿挂线疗法的几个问题[J].中医外治杂志,2013,31(03):51-53.

[6]徐承标,江卫平.挂线疗法在高位肛周脓肿中的运用[J].光明中医,2013,02(01):219-220.

[7]肖海洋,杨萍萍.浅谈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对比[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7(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