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护理操作实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职院校护理操作实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程瑜王婧

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550005

【摘要】中职院校的一个特色就是其实践性,学生就业的定位是基层岗位,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护理学知识后,拥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能够在毕业后直接走上操作岗位。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护理实训课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造成实训课程和实践技能的脱节。本文在研究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中职院校护理实训高效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护理操作;实训课程;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45-01

一、中职院校护理实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护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训课程占到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目前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设备和仪器逐渐运用于临床,给护理实训课程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实现有效的衔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护理实训课程中的重点。

(一)教材内容与实训课程相脱节

中职院校护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的就业,目前市场对护理专业人员实操性要求的不断加强,学生在就业后没有过渡实习阶段,要求直接能够进行护理实践,这也反映了中职院校的实践性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实训课程不断地更新,采用新的设备,新的技能,新的手法以及新的护理理念,但是教材内容却存在滞后性。教材是多个专家经过多个研究课程的研究后,才能够集研究形成一本教材,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教材的更新相对来说是比较慢的。在对护理实操教材的调查中,发现教材所涉及80项实操技能中临床运用率只有91.25%,有7项基本不做,25项由他人完成,护士独立完成的只有48项。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教材的很多内容出现滞后后,内容虽然有所涉及,但是教材中所指导的设备却也退出市场,这给实训课程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

在护理实操课程中,在长期的课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实训模式,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分组练习三个基本环节。首先,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使用技能的展示,然后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追求统一性和复制性,要求学生统一按照教师的要求和示范的技能进行不断重复的练习,把学生对教师操作技能原味的还原作为优秀的标准。这就的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操作的创新性,在实践中学生对病人病情的分析和综合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差。

(三)实训资源相对不足

中职护理专业的班级人数集中在60人左右,教师在实训课程中是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技能联系和实践难题的。实训物品在使用中也不能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担心设备和物品的损坏,在使用上会通过限制使用次数和使用数量来约束学生,使得学生的技能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实操项目都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接触和尝试,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一些实操技能自己没有接触过,只有在视频和录像中见到过,这样的技能学生基本上没有掌握。再者,实训中使用的很多物品和设备,已经被一次性物品或者更新的设备所取代,学生的实训技能在出学校后已经落后于实践和时代要求,没有较好的衔接。

二、中职院校护理操作实训高效开展的策略

(一)优化实训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和基础在于其实践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拥有全面娴熟的操作技能,能够快速地进入工作岗位,承担起岗位职责,这就要求实训教学内容与时代要求的紧密吻合。实训课程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实用为原则,删除落后的不需要的技术,及时补充新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接触市场前沿,更好更新地练习技术。同时,增加病例式整体实训项目,引导学生将所有的技能和知识根据病例进行综合和创新,分析病例灵活采用技能,增加学生在实训课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完善实训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主导思想,教学的中心不再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练习,学习的方式也不单是模仿和反复练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的主要思考和活动者也应该是学生,课堂的内容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方式更多地采用小组互动,借助学习共同体的力量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自主学习。新课程模式不仅需要在理论课程中进行落实和改变,也需要在实训课程中得到创新。在护理实训课程中,可以采用早期接触临床、角色扮演、项目学习、临床实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法,将角色扮演和实践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贴近真实的案例中借助讨论来真实地创新地解决问题。

(三)改善实训条件

实训课程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对学生来说关系着未来的就业,对学校来说关系着学校专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在实训条件的完善上有资金的倾斜。对实训条件,不仅要求满足基本实训的需求,而且要根据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护理技能的真实需求,配备专业的医学模拟教学器材,建立真实和仿真的医学实训环境,更新护理实训设备和物品,提高专业实训教学的效果。同时,对于市场上一些新型的护理设备、用品,也要及时地进行引进,通过教师展示,学生小组尝试,来引导学生接触和认识,增加实训课程和实践的衔接度。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护理实训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逐步突破教学方法落后,实训资源不足,实训内容与市场脱节的不足,不断完善实训资源,改变实训方法,优化内容,增加学生在实训课程中的多样化参与和体验,提高课程效率。

参考文献:

[1]管勇丽,邱大石,付秀金.在中职院校护理操作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14-15.

[2]沈新伟.中职护理专业实训技能操作流程的设计构建与实施[J].职业,2015,09:118-119.[3]汪玲,段婷,高莹荧,范惠英.

[3]巧妙运用综合测评分提高中职护理实训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