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幼儿贫血调查分析

/ 1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幼儿贫血调查分析

张锦明

张锦明(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201206)

【中图分类号】R714.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136-02

婴幼儿贫血是危害儿童健康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不仅影响小儿的体格生长,还会影响神经心理的发育,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幼儿本身机能未成熟,一旦发生贫血危害更大。为了减少贫血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健康影响,更好地做好早产低体重儿贫血的防治工作,本文从2010年至2012年在我院儿保门诊随访的早产低体重儿贫血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现状,为制定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10年至2012年期间,纳入我院儿保门诊系统保健管理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333名,男孩697名,女孩636名;年龄为2个月至3岁,其中本地儿童908名,外来儿童(居住在本地6个月以上)425名。

1.2方法取左手无名指未端血[1],采血和化验医生均由检验科专人负责,化验结果按贫血诊断标准进行评价。

1.3贫血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2],儿童Hb<110g/L为贫血;按贫血程度分为轻度贫血:90~109g/L,中度贫血:60~89g/L,重度贫血:30~59g/L,极重度贫血:<30g/L。

2结果

2.1采血1333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333名,其中血色素低于正常占345名,发病率为25.88%。

2.2不同年龄儿童的发病情况。见下表。

经统计学分析,X2==146.97P<0.01,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2.2不同性别儿童贫血发病情况男孩采血697名,其中血色素<110克/L者175名,发病率为25.11%;女孩采血636名,其中血色素〈110克/L者170名,发病率26.73%,经统计学分析,X2-0.46P〉0.05,男女儿童贫血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2.3贫血发病分度345名贫血患者,轻度贫血335名,占97.10%,中度贫血10名,占2.90%,没有重度贫血的患者。

2.4本地与外来儿童贫血发病情况本地儿童采血908名,其中血色素<110克/L者223名,发病率为24.56%;外来儿童采血425名,其中血色素<110克/L者122名,发病率28.71%,经统计学分析,X2=2.60P>0.05,本地与外来儿童贫血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3讨论

3.1本次调查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25.88%,明显高于本市同类地区的相关资料1.81%[3]。缺铁是造成婴幼儿贫血的最重要原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婴幼儿先天储铁明显不足,妊娠期母亲的铁逆浓度梯度跨胎盘主动转运至胎儿,尢其在妊娠晚期母胎铁转运量最大,所以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与先天储铁减少导致贫血的发生。因此,加强母亲孕期保健,加强孕期营养,摄入富铁食物,有学者建议母亲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mg/d口服补铁,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预防婴儿贫血的发生。

3.2本次调查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贫血的发病率在2个月时高达72.50%,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到3岁时没有贫血发生。这可能除了先天因素外,与机体的不成熟如牙齿和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有一定关系,而且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全,易发生各类疾病,影响食欲和胃肠功能,导致蛋白质和铁等营养素的不足。有些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追赶性生长旺盛,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未及时补充铁剂或富铁食物,也易于发生贫血。因此,我们在防治儿童贫血的工作中,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小年龄的孩子作为重中之重的对象,从目前的4个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色素检测提前至2个月,有利及时发现早期婴儿贫血,可以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加强科学育儿知识的宣教,定期监测,早期干预,保障早产低体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3.3儿童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本文的调查资料显示,本地与外地儿童的贫血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我们的健康教育知识普及面广泛,外来儿童家长与本地儿童家长一样受到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养育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患有贫血的孩子,有挑食、偏食和厌食的现象,这与家庭的生活习惯和溺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防治婴幼儿贫血过程中,必须加强家长的宣教力度,让年轻的家长们身带言教,潜移默化地纠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赵琳.采血部位与血色素的关系.中华儿科杂志,1983,21(5):304.

[2]左大鹏.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和诊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2月第27卷第2期.

[3]黄俊,李云,张莺,等.闵行区0-2岁儿童贫血与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2月第20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