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ART后免疫重建不良者内分泌代谢情况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50例ART后免疫重建不良者内分泌代谢情况的临床分析

朱庆东梁纲陈万吴锋耀卢祥婵(通讯作者)

朱庆东梁纲陈万吴锋耀卢祥婵(通讯作者)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目的:以HIV感染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ART前后内分泌代谢情况及对免疫重建的影响,探讨内分泌代谢障碍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ART超过24个月HIV/AIDS患者100例(免疫重建不良组5和免疫重建良好组各50例),分析两组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结果:ART后,两个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较入组时升高,HIVRNA病毒载量水平较入组时降低(P<0.05);免疫重建不良组FPG水平(6.15±1.67)mmol/L较入组时升高(P<0.05);两个组TG、TC、HDL水平较入组时提高,且免疫重建不良组TG(2.23±1.55)mmol/L、HDL(1.92±0.94)mmol/L,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结论: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出现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比免疫重建良好患者大。

【关键词】ART;免疫重建不良;内分泌代谢;HIV/AIDS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097-02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人体免疫缺陷的综合征[1]。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能够持续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重建患者机体免疫应答。但是,有部分患者ART后免疫重建效果不理想,称为免疫重建不良[2]。很多针对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研究显示年龄、基线CD4+T细胞水平、HCV共感染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的免疫重建[3]。临床观察发现很多免疫重建不良患者都存在内分泌代谢异常,课题拟通过以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ART后出现免疫重建不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ART前后内分泌代谢情况,分析探讨内分泌功能障碍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国家免费ART后出现免疫重建不良患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7.68±11.16)岁,基线CD4+T细胞(63.73±45.25)个/μl。对照组为ART后免疫重建良好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5.40±10.06)岁,基线CD4+T细胞(128.41±79.58)个/μl。两个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性别、传播途径、病毒载量等基本一致。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4]确诊患者;(2)ART治疗2年以上,HIVRNA控制良好,存在免疫重建不良(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或与基线相比CD4+T细胞的增长不足20%)(2)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ART,并且定期随访和复查,有完整的记录。排除标准:(1)治疗开始时患有与HIV感染无关的基础疾病的患者;(2)吸毒酗酒患者;(3)收集资料时处于机会性感染未能控制患者。

1.2研究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对比两组ART前后内分泌代谢指标的改变,探讨内分泌代谢障碍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率和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组时,免疫重建不良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较低;ART后,两个组CD4+T细胞计数较入组时显著提高,但免疫重建不良组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两组HIVRNA病毒载量水平均较入组时降低(P<0.05);免疫重建不良组FPG水平较入组时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两个组TG、TC、HDL水平较入组时提高,且免疫重建不良组TG、HDL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两个组的LDL和AMS较入组前无明显改变(P>0.05)。

3.讨论

随着ART的广泛应用,大部分HIV/AIDS患者能获得良好的免疫重建,但仍有部分患者CD4+T细胞仍处于较低水平,称为免疫重建不良。研究表明,免疫重建不良患者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并且死亡率较高,所以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机体免疫系统作为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与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相互影响,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者对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因素和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我们结果表明,免疫重建不良组基线CD4+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与LuoZ等的报道[5]基线CD4+T细胞数目预示免疫重建不良一致。本研究中,免疫重建不良组FPG水平较入组时升高。ART后由于药物影响,不少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所以血糖升高考虑可能与ART药物有关[6]。但是,同样用药的照组血糖没有明显改变,考虑可能因为患者例数较少;同时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情况不一样,分组没有考虑到年龄和性别。ART后两个组患者TG、TC、HDL水平均升高,免疫重建不良组TG、HDL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并且免疫重建良好组ART后2名患者发生脂代谢异常,免疫重建不良组4名患者发生脂代谢异常。研究发现[7],HIV/AIDS患者出现脂代谢异常与HIV感染或者ART药物有关,由于入组时患者基本情况一致,所以我们考虑除了药物引起的可能性外,免疫重建不良也可能与脂代谢异常有关。

从我们50例患者的临床指标来看,ART后患者免疫重建情况与内分泌代谢情况有一定相关性,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8-9],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又将影响ART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免疫重建。因此,在ART治疗时关注患者的内分泌代谢情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田云飞,肖江,韩宁,等.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4):25-30.

[2]吕日英,李健龙,覃雄林,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3):7-9.

[3]GuoFP,LiYJ,QiuZF,etal.BaselineNaiveCD4+T-cellLevelPredictingImmuneReconstitutioninTreatedHIV-infectedLatePresenters[J].ChinMedJ,2016,129(22):2683-2690.

[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10):577-593.

[5]LuoZ,ZhouZ,OgunrindeE,etal.Theeffectofplasmaauto-IgGsonCD4+TcellapoptosisandrecoveryinHIV-infectedpatientsunderantiretroviraltherapy[J].JLeukocBiol,2017,102(6):1481.

[6]龙丽娜,龙丽艳,陈善昌,等.两种HAART方案治疗后艾滋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动态变化[J].中国热带医学,2017,17(8):823-824.

[7]龙振昼,刘华,王闻文,等.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的代谢变化[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6):557-560.

[8]刘玉明,李珂娴,沈先荣.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76-78.

[9]马建新,卢洪洲.HIV感染及治疗过程中代谢紊乱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5):492-494.

基金项目:南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NO.20143143),南宁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109047C).

作者简介:朱庆东(1984.2-),男,民族:汉族,籍贯:广西合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艾滋病防治,职称: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卢祥婵,女,主任医师,从事艾滋病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