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医护一体化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唐素芬陈静娟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邛崃611530)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给以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缩短住院时间,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当中进行推广和实践。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消化内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36-02

为研究消化内科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的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以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疾病类型:肠炎32例、胃炎28例、消化道溃疡17例、急性胰腺炎3例、食管癌和结肠癌各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均位于24~62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5.5±3.0)岁;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位于22~64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7.5±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给以针对性治疗,包括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实际病情给以抗感染、止痛、消炎、肠胃减压、禁食禁水等治疗。

1.2.1对照组该组42例患者给以常规护理举措,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给予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该组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患者入院后,主治医生与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主动沟通交流,使其对医院环境有大致了解;(2)主管医生与护士长组成一体化护理小组,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规范,形成制度约束;(3)医生与护士根据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确保医护效果;(4)患者入院后,医护共同交接班、查房,并构建医、护、患交流、沟通平台,定期交流,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情况有大体了解,并针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做出应对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5)小组内医生与护士相互配合,对于治疗或好转出院的患者制定病情随访卡,并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指导继续用药,降低复发率。

1.3观察项目

1.3.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对比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越重;对住院时间进行统计。

1.3.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到的数据资料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χ2和t进行检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若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和人们自身需求的提升,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要去也不断提高,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服务需求,多种新型护理模式由此出现,医护一体化模式便基于此列[1]。医护一体化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核心有所不同,其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需求作为护理治疗的源头,以便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3]。医护一体化,通过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护一体化模式既体现出了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医生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医护合作,解除以往护士单纯医嘱执行者,医生单纯医嘱下达者的身份,针对患者不同心态给以相应护理措施,助其克服不良心理[4]。通过医护沟通、交流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满意度[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6]。说明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在消化内科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缓解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蒋艳,曹华,彭小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7.

[2]李光焰,杜娟,刘宝华等.结直肠癌围术期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5):619-621.

[3]范润平,肖红,王芳等.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对医护合作关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1-3.

[4]方美蓉,游燕红,林英等.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2):149-151.

[5]吕世平,程晓娜.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S2):67.

[6]王丽.实施医护一体化在提高消化内科患者满意度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