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研究

吴起军

永州红十字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8例。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经皮肾镜展开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97.7%,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9.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经皮肾镜进行治疗,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输尿管上段结石

在泌尿外科病症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尿痛、腰痛等[1]。治疗该种疾病,临床多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但此种治疗方法对嵌段性结石、结石下方尿路扭曲狭窄、重度积水等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外科治疗技术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微创手术方法改善临床治疗效果[2]。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结石清除率。本文研究分析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8例。所有患者接受B超、CT、X线、静脉尿路造影后全部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尿急、尿痛、腰部疼痛等尿路刺激。所有患者中男48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6.7±12.6)岁。其中左侧尿路管结石34例,右侧尿管结石为54例。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输尿管镜进行手术。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后,医护人员协助其保持截石位,并将导管插入患侧输尿管予以扩张。在导管的引导下通过尿道将输尿管镜插入尿管中,进境直至到达结石部位。如果结石体积较小,就可使用取石钳将结石直接取出。如结石体积较大,就需借助气压弹道碎石杆或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后取出。通常情况下,一些细小的结石被冲入肾盂内就会通过输尿管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对于有必要的患者,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处理。逆行置入双J管,留置导尿管。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适当将腰部垫高。手术后的3d可利用B超或VIP进行复查。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术后需多饮水、多休息,尽可能减少活动。

观察组:该组患者经皮肾镜取石。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协助其保持截石位。随后就可将F4-6输尿管导管插入患侧直至结石的远端。在此操作后,告知患者采取俯卧位。将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的第11肋缘下作为穿刺点,行肾中盏、下盏穿刺,并借助B超检查结果。如有尿液流出,表明穿刺成功。依次进行通道扩张从F8至F14-16.在肾脾镜直视下将WOLFF8/9.8输尿管硬镜引入,以此来建立经皮肾通道。将输尿管导管插入肾盂中,以便探查到结石。借助气压弹道碎石杆或钬激光击碎已经发现的结石,使用取石钳钳夹联合灌注冲洗的方法将结石取出。如患者伴随并发炎性息肉,需一并处理。

1.3疗效评价

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手术结束后利用B超、VIP或KUB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碎石清楚情况,以此判断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采用t检验对2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变化,并展开比较;采用x2检验对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期间的数据变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97.7%,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9.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结果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外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发于肾,结石大小在1cm以内,且无特殊的临床症状。但是如结石进入到输尿管,就可能引起梗阻、扩张与肾积水等症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部疼痛,且伴随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临床诊断该种疾病的时候,需借助B超、IVP等多项检查[3]。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措施,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方法、体外冲击碎石、输尿管镜与经皮肾镜。常规的体外碎石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引发的并发症也比较少。但是复发率非常高,且适合与0.6-1.5cm的结石。如果结石体积较大,存在粘连、积水等多种情况,临床效果相对而言就比较差。基于此,经皮肾镜与输尿管镜治疗效果存在显著的优势。但是相对而言,经皮肾镜手术更复杂,效果更为理想。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经皮肾镜展开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97.7%,对照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9.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治疗的时候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经皮肾镜治疗。

综上所述,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经皮肾镜进行治疗,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焕雄,何利华,戴旭辉,等.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147-149.

[2]梁超颖,胡少群,田开林,等.经皮肾镜取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对比[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12(4):282-282.

[3]郭建忠,段晓明,刘百成,等.经皮肾镜取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39(3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