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症中医证治特征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3

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症中医证治特征研究进展

曹知勇1,付兰兰2△,卢可1,张云3张译敏3颜惠萍3

(1.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恩施,445000;2.荆门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湖北荆门,448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南宁市,530200,中国)

摘要:乳腺增生是困扰城镇妇女的常见疾病。本文基于文献,从城镇妇女的中医病因病机、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的分布、乳腺增生对城镇妇女的危害、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的防治等方面对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病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城镇妇女;乳腺增生;中医体质;外治法。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ANDI)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BBD)[1],是一种妇女常见疾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2],严重影响了城镇妇女的生活质量,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本文基于文献,从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体质类型与中医症候的分布、乳腺增生对城镇妇女的危害、城镇妇女乳腺疾病的防治与展望等方面对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病进行概述,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2.城镇妇女常见乳腺疾病的类型

2.1乳腺增生是城镇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乳腺增生是城镇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王俊明等[3]在对石家庄城市居住的2820名不同职业女性进行检查中发现,乳腺增生检出率为83.80%。耿波[4]将2011年在该院参加妇科体检的共3925例已婚妇女分成两组,农村已婚妇女1800例,城镇已婚妇女2125例,通过对两组人群妇科普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得出城镇妇女乳腺增生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妇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董燕敏等[5]对秦皇岛市城镇妇女在职及部分退休职工1996-2005年10年妇女乳腺普查,临床追踪及汇总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发现乳腺增生发病率为55.78%,且41-50岁为高发年龄段。贾宁[6]对重庆地区2015年8814例女性职工乳腺疾病检查结果分析,乳腺增生发病率为59.08%。

2.2其他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

城镇妇女乳腺疾病除了乳腺增生高发,还可见乳腺溢液、乳腺结节、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和乳腺癌等。董燕敏等[5]对秦皇岛市城镇117141例妇女乳腺普查,乳腺溢液病发率为0.18%,乳腺囊肿发病率为0.10%,乳腺癌发现率0.067%,并提出乳腺疾病多发可能和工作性质有关,教育,公务员为高发职业。王立等[7]利用人工智能模式探讨,对44404名女性筛查发现乳腺疾病总检出率为54.25%,其中乳腺结节17.7%,乳腺囊肿0.34%,乳腺导管扩张2.11%。周晓丽等[8]对1366名妇女通过询问病史、月经及运动锻炼情况记录后,以物理检查、B超检查筛查乳腺疾病,发现乳腺结节发病率5.05%,乳腺囊肿1.17%,并得出运动锻炼可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病率。

3.中医对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研究

3.1肝郁气滞

七情所乱,必先伤肝,肝者藏血而主阳气生发,肝木调和,则气机畅达,气血通顺,营养四肢百骸。如若七情过极,忿怒伤肝,肝气郁结不发,以致气血逆乱,气滞血结而发为肿块。武悦等[9]对阮国志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中发现,乳腺增生患者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乳房胀痛不适,随着情绪的缓解痛感会得到一定缓解。张玉虹[10]等对周玉朱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中提出,女性自主神经功能之一就是调节内分泌,而肝气郁滞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女性多由此而病。杨婷等[11]在临床普查中发现,有74.6%的乳腺增生患者性情暴躁、性急,利用针灸疗法疏泄肝郁之气,可治疗患者乳腺增生,并且疗效显著。陈贤华等[12]在利用催眠结合移空技术的疗效分析中提出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不良情绪刺激密切相关。治疗上首先当缓解患者情绪,保证情绪的平和才是治疗之首要。

3.2痰凝血瘀

胃经是十二经之长,主受纳腐熟而多生气血,脾脏统血而主运化,胃能腐熟,脾能运化,则饮食水谷可化精微布散全身,如若暴饮暴食、或思虑太过,或是过度劳累,以致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则胃腐熟不成,脾运化失常,水谷停滞而化为痰湿,痰湿日久而结,上则乳房肿块疼痛,下则带下绵绵。李永红等[13]对苏凤哲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中发现,乳腺增生多是由痰湿所化,临床治疗上调理脾胃,祛湿化痰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3.3冲任失调

郭宇飞等[14]提出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冲脉主血海,任脉辖诸阴,而肝气郁滞,阻塞冲任二脉,则气血滞留而结于乳络。杜琳等[15]在对乳腺增生症冲任失调型的商榷中提出,冲任失调是指冲任二脉的功能失调,冲任二脉起于胞中,隶属于肝肾,经腹至胸上行于头面,下行于足,经气通达十二经,所以冲任失调的内涵相当广泛,他们认为把乳腺增生称为冲任失调型不太确切,应当使用脏腑辩证的名称,而在他们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肝郁和肾虚两型比较常见。夏桂成教授[16]认为,乳癖之症发于外而根于内,与肾阴阳消长转化之不足有关,即肾阳不足,阳不能助肝脾气血以运转和疏发。肾阳为阳气之根,肾阳虚,而肝气更郁,冲任之气不畅,则更易感外邪,有形之阴邪互结于乳房而成本病。

4.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病的体质类型与乳腺增生病症候分布

体质与证型关系密切,体质决定证型,证型在体质的基础上发生、演变和发展。有研究[17]以气血津液阴阳的盛衰枯荣理论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将体质分为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9种,除平和质外,其他体质皆称为偏颇体质。刘松涛等[18]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调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的249例患者时发现,93.6%的患者属于偏颇体质,气虚体质和气郁体质是乳腺增生的高发体质。而血瘀体质和痰湿体质相比其他体质更易患囊性增生或腺瘤样增生。段燕君[19]在对70例乳腺增生患者临床观察中发现,91.43%的患者是偏颇体质。而且不同乳腺增生类型的患者在体质上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混合型大多为气郁质,囊性增生型大多为淤血质、痰湿质,腺瘤样增生型大多为淤血质、痰湿质。

5.乳腺增生对城镇妇女的危害

有研究[2]表明乳腺增生可导致癌变,其中囊性增生癌变率可达10%,小叶增生癌变率为1%-3%。有研究[3]提出,乳腺增生发病呈高发状态,发病和女性职业息息相关,而且在30-50岁之间,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也逐渐升高,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邢季伟等[20]在研究恐惧疾病进展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是发现,乳腺增生患者会担忧会对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患病,患者常常会自我否定,容易产生负面心理问题,如果疾病恶化,那么经济负担会进一步加重,则对女性心理是更大的打击。乳腺增生本就因忧思过而气结,情志不调,肝气不畅,病症加重也是意料之中。周茂军等[21]在乳腺癌科普知识中提到,良性乳腺疾病史也是乳腺癌发生的病因之一,乳腺增生发病时,不应盲目过多服用激素,激素过量服用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原因,同时,肥胖也是乳腺癌发病病因之一。

6.城镇妇女乳腺增生症的防治研究

6.1心理情志治疗

有研究[12]利用催眠结合移空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患者自身正能量,提高抗病防病的能力,患者二次治疗后,乳房胀痛感缓解,自感心中舒适,无病感。陈贤华等[22]在临床上做了乳腺增生患者中医情志治疗和无中医情志治疗的对比研究,发现利用情感相胜法和暗示转移法治疗的患者有效率可达到65.0%,而对照组无情志疗法有效率只有37.5%,在效果上肯定了中医情志疗法对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性。根据2011年刘晓雁等[23]公布的乳腺增生症中医临床治疗方案专家咨询研究,大部分专家认为中医情志疗法有助于乳腺增生患者康复。

6.2中医药治疗

研究显示,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23]、柴胡疏肝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乳癖汤和消散汤等;痰瘀互结型用血府逐瘀汤合逍遥萎贝散加减;冲任失调偏阳虚型,二仙汤加味,冲任失调偏阴虚型,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从阳虚外感论治乳腺增生,月经前服用阳和汤合四逆散加减,月经后口服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的来说,逍遥散是用于单纯性乳痛的常用方剂,而常用药物包括柴胡、芍药、茯苓、郁金和当归等。

6.3中医外治法

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法、穴位敷贴、推拿按摩法和新兴的中药光电离子导入。针刺作为中医外治[24]的一种常用措施,相关研究显示针刺可抑制增生组织内DNA的复制,控制组织增生。万欢[25]利用火针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患者40例,总有效率高达90%。贺妮娜[26]使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对86例患者进行了针灸法与针灸推拿法疗效对比,结果显示针灸推拿组有效率95.35%,比针灸组72.09%疗效显著。樊英怡等[27]运用中药敷贴疗法运用散结乳癖膏和散结乳癖膏的模拟剂,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等指标的变化,发现使用散结乳癖膏的总有效率为73.2%,模拟剂为31.8%。新兴的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是现代技术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提供的新思路。是利用中医传统的针灸脉络原理通过电脉冲模拟针刺和红外理疗将药物离子导入患者体内的一种方法。张书华[28]等在临床上利用此方法治疗340例乳腺增生患者,仅有一例患者效果不显。

7.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城镇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是乳腺增生,根据文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并且可诱发乳腺癌症,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而且乳腺增生因肝郁气滞发病的越来越多,本身就是因情志而病,患者由于患病而心情压抑,充满负能量,对乳腺增生的康复也加重了难度。中医利用汤剂,外治法利用针刺、按摩、敷贴以及新兴的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技术,再加以适当的情志引导,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SweetlandHM.BenignDisordersandDiseasesoftheBreast[M].BailliereTindal,2009:1—4

[2]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18-223.

[3]王俊明,陈春彦,刘彦平,等.石家庄市不同职业女性人群乳腺疾病分布特征[J].河北医药,2013,(24):3797-3799.

[4]耿波.农村和城镇已婚女性妇科普查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77-478.

[5]董燕敏,王爱梅.2008年秦皇岛市乳腺普查及门诊就诊病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6):751-752.

[6]贾宁.2015年重庆地区8814例女性职工乳腺疾病检出结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8):1484-1486.

[7]王力,魏文志,刘艳如,等.体检人群女性乳腺疾病筛查与人工智能模式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6):485-487.

[8]周晓丽,夏蕾.企业女职工健康体检中乳腺疾病筛查结果相关因素分析与保健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2):93-94.

[9]武悦,陈瑞萍.阮国治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J].中医研究,2018,31(3):46-48.

[10]张玉虹.周玉朱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症验案举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7):76-78.

[11]杨婷,秦亚辉.乳腺癌患者配偶照顾负担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6):22-25.

[12]陈贤华,李志铃.催眠结合移空技术对乳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34):103-104.

[13]李永红,苏凤哲.苏凤哲教授从湿论治乳腺增生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7):78-80.

[14]郭宇飞,刘爱霞.利癖消胶囊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15]杜琳,刘娜,蔡承穆,等.对乳腺增生症冲任失调型的商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8):127.

[16]景彦林,罗雪,戴慎.夏桂成运用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经验.中医杂志,2006,47(1):14.

[17]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37—39

[18]刘松涛,刘慧,赵益民.中医体质类型与彩超对乳腺增生诊断分类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3,(11):14-15,18.

[19]段燕君.乳腺增生诊断分类中中医体质类型与彩超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6):25-26.

[20]邢季伟,孟宪璞,邢胜男,等.乳腺癌患者术后恐惧疾病进展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2):254-257.

[21]周茂军,徐鹏,徐国成.乳腺癌科普知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68-69.

[22]陈贤华,陈文龙,杨宏林.中医心理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医生,2018,24(33):132-133.

[23]刘晓雁,吴彦岚,司徒红林,等.乳腺增生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专家咨询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1:482-484.

[24]陈莲娟.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外治疗法应用进展[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1):328.

[25]万欢,张录杰.火针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4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01):63.

[26]贺妮娜.针灸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113+117.

[27]裴晓华,樊英怡,夏仲元,等.中药敷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02):4-8

[28]张书华,金秀芬,董迎春,等.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症34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