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量子人

王少林1蒋电明2谭祖键1周明全1

王少林1蒋电明2谭祖键1周明全1

(1重庆市中山医院(重庆市外科医院)骨科40001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400000)

【摘要】目的通过定义和研究人体假死状态,发现和提出量子人;同时简述量子鼓等实验证据。方法定义假死概念;同时结合病例,分析和研究人体假死状态。结果量子人处于“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也就是处于“死和活”的本征态。直到医生宣布量子人死亡或抢救存活下来,这个人即取“生或死”其中一个的本征值。结论量子人是对宏观人体量子效应的首次观测和研究。这种既死又活的叠加状态在宏观世界尤其在人体上体现出来这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种十分奇妙又意义重大的量子宏观效应。

【关键词】量子量子鼓本征态本征值假死死亡

【中图分类号】R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79-02

引言:

量子人(quantumhuman)这是首次观测到宏观人体量子效应。是量子力学和量子医学的有力医学研究事实证据。

当一个人(如医院的患者)从呼吸心跳停止,无心电活动等生命迹象,到医生宣布死亡或抢救成功存活,这个人所处的状态就是“生和死”的叠加状态。若把这种状态定义为假死,那么假死状态就是“生和死”的叠加状态。

用量子力学的专业术语讲,这时这个人的物质波同时处于“生和死”的本征态。直到医生宣布死亡或抢救存活下来,这个人即取“生或死”其中一个的本征值。

处于假死状态的人,就是量子人。量子人处于“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也就是处于“死和活”的本征态。过后,情况可以向“活”的方向发展,就是抢救成功,患者苏醒过来的状态;情况也可以向“死”的方向发展,就是继续抢救不成功,宣布患者死亡;用量子力学说的语言讲,就是这时患者取“死或活”其中的一个本征值。定义假死状态:从患者停止呼吸心跳和心电活动到恢复心跳呼吸和心电活动,或宣告死亡,这段时间患者所处的状态。这种既死又活的叠加状态在宏观世界尤其在人体上体现出来这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种十分奇妙又意义重大的量子宏观效应。

回顾量子鼓的有关情况:量子鼓(Quantumdrums)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物理学家安德鲁?克莱兰德和约翰?马丁尼斯与同事一起设计的一种“实验机械”的实验装置。其运动方式只能用量子力学来描述。研究人员甚至设法让“量子鼓”同时处于两种能态,以同时处在振动和不振动的叠加状态,这种奇怪的现象合理地存在于量子力学独特的法则中。由于实验在概念上的拓展、实验背后的独创性以及其众多的潜在用途,这一首创的量子机械是2010年的年度突破。《科学》杂志将其评选为2010年最重大的科学突破。

量子鼓是对宏观物体量子效应的首次观测。

量子人是对宏观人体量子效应的首次观测和研究。意义更加深远。

我们仔细而深入地研究了人体的这种假死或濒死状态,这是生命在人体内外穿梭漂浮的状态,这是生死在人体内交织纠缠的时刻。这是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时段,对于研究量子力学、量子医学以及探究其他人体生命的奥秘,意义十分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资料:

潘富光,男,35岁,住院号:140516,骨2—25床。

诊断:颈C6椎体滑脱伴高位截瘫。

主诉:“颈项部高处坠落伤伴功能障碍1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于2010年8月13日15时30分,呼吸、心跳停止,血压及氧饱和度无法测出,意识丧失,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无心电活动。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于15时41分恢复有呼吸22次/分,心跳162次/分,血压192/125mmHg,血氧饱和度90%,患者呼之不应,但压眶反射存在,继续吸氧,多巴胺维持血压,于16时10分神智逐渐恢复清晰。

患者于2010年11月3日9时10分,再次出现呼吸停止,呼之不应,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未扪及搏动,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测不出。立即行持续心脏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措施,于9时40分心跳、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均为0,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大动脉(股、颈及挠、足背等处)搏动未扪及,宣告死亡。

1.2诊疗方法

定义假死:从患者停止呼吸心跳及心电活动到恢复心跳呼吸及心电活动,或宣告死亡。这段时间患者所处的状态。

当患者出现假死情况,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面罩给氧,肾上腺素推注,气管插管,多巴胺输入以维持血压,待生命体征稍稳定后尽快转ICU监护,作进一步治疗。

1.3研究方法

依据量子力学、量子医学的观点和公式,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2结果

量子人处于“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也就是处于“死和活”的本征态。直到医生宣布量子人死亡或抢救存活下来,这个人即取“生或死”其中一个的本征值。

3讨论

3.1对病例中两次假死情况的分析

第一次“假死”:从他的呼吸心跳停止,无心电活动,到11分钟后,被救活(复苏成功:恢复呼吸、自主心律、心电活动等)。

第二次“假死”:(发生在第一次“假死”后的第80天)他的呼吸心跳停止,无心电活动,虽经全力抢救,此现象发生半小时后仍未救活,宣布死亡。

第一次“假死”状态共持续11分钟,第二次“假死”状态持续30分钟。请问:假死是死还是活?这时的患者是死人还是活人?我得到三种答案,这三种答案都是错误的。

第一种:有人回答我说,第一次假死该患者是活人,第二次假死该患者是死人。原因如下:第一次该患者假死后,被救活,因此第一次假死该患者没死,这11分钟的假死状态中的患者是活人。第二次该患者假死后,经30分钟抢救,未救活,因此第二次假死状态中的该患者是死人。这种回答的全部理由,是以过后是否抢救成功为标准,也就是以之后是否抢救成功来决定之前患者所处的状态是生还是死。本质上也就是以后面的生或死的结果来决定前面是处于生还是死的状态?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历史决定现实,历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无法改变和确定历史!

例如,以该患者为例,我要问你两次假死的第10分钟该患者所处的状态。这时两次假死的结果都还没有出来,两次假死过后,患者是死还是活都还不清楚,这时这名患者处于什么状态?活人还是死人?能回答我吗?更准确地讲,我应该在不同的时间问两次这个问题,第一次假死的第10分钟问一次,把你的答案马上记录下来,救活是1分钟以后的事;第二次假死的第10分钟再问一次,把你的答案又记录下来,宣布死亡是20分钟以后的事。这两次你的答案都不可能参考抢救的结果是生还是死来作出。

第二种说法:假死阶段患者是活人。持这一观点的人最多。他们认为,在医生宣布死亡之前,患者均应视为活人,应全力抢救。这种观点也是社会大众和当今医疗界的普遍观点,合情又合法。

但上述观点不合理,这个理是科学的真理、真相。上述观点从科学道理上讲是矛盾的。我要问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医生宣布死亡之后,患者才死的吗?比如现在普通观点认为假死后至少需抢救半小时才能宣布死亡。我要问,在假死后的第5分钟,第29分钟或第31分钟(此时患者已宣布死亡),患者生或死的状态有本质不同吗?患者在第5分钟、第29分钟、第31分钟的生命体征状态是一样的。这几个时段的差异绝没有发生假死前一秒钟和后一秒钟的差异大。因此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这种说法更明显的矛盾和错误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当患者出现假死现象,应该把患者作为活人全力抢救,这时的假死状态是“活”;但当抢救失败宣布患者死亡,死亡时间又必须从假死发生时算起,这时实质上就是认为假死发生时患者已经死亡,这时的假死状态是“死”。这一死一活,本身就是矛盾的!但这矛盾其实也暗含着令人兴奋的答案,这矛盾本身就在暗中提示假死想象就是既死又活的现象。结合量子力学的观点,我们自然会认为这时的假死就是“死”和“活”的叠加状态!

第三种观点:患者在假死阶段已无生命迹象,其实病人已经死了,过后若救活,是“复活”。这就不对了,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常识。

综上所述,说假死阶段患者所处状态是死或活均不对。

即认为假死阶段患者是死人或者是活人均不对。

这是一个大问题、大难题!

我们认为,假死阶段患者所处的状态既是死也是活。换句话说,这时患者既是死人也是活人。患者处于“死和活”的叠加状态。

3.2量子人

处于假死状态的人,就是量子人。量子人处于“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也就是处于“死和活”的本征态。过后,情况可以向“活”的方向发展,就是抢救成功,患者苏醒过来的状态;情况也可以向“死”的方向发展,就是继续抢救不成功,宣布患者死亡;用量子力学和量子医学的语言讲,就是这时患者取“死或活”其中的一个本征值。

量子人是对宏观人体量子效应的首次观测和研究。这种既死又活的叠加状态在宏观世界尤其在人体上体现出来这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种十分奇妙又意义重大的量子宏观效应。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帕特里克?沃尔特斯.新量子世界[M].第一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

[2]邹邦银编著.热力学与分子生物学[M].第一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8.

[3]柯善哲,鞠国兴等.量子力学朝花夕拾[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

[4]安东尼.帕特里克?沃尔特斯.新量子世界[M].第一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

[5]约翰?格里宾JohnGribbin(美)著.寻找薛定谔的猫.海南出版社,2009年2月、第2版: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