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科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浅谈内科慢性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赵生英

赵生英

(青海省果洛州人民医院青海果洛州814099)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37-01

内科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很多疾病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内科慢性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特征。

1.心理特征

1.1急躁、悲观心理

病程初期病人对疾病的恢复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对疾病的预后抱有一定的幻想,随着病程和治疗的延续,病人的期待心理受到挫折,会产生落空感。病人常常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药物产生怀疑,病人表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情感失控,情绪急躁,消沉,郁闷,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失助心理,甚至产生悲观厌世心理。

1.2自卑、焦虑心理

慢性病人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对家庭、生活、事业均造成一定影响,深感自己给家庭和亲人带来累赘和不幸,对生活失去热情,产生自卑、焦虑心理。由于病种复杂,病人诊查时间较长,而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病人的心理感受,往往不能及时给予耐心解释,使病人产生焦虑、急躁心理。

1.3寂寞、孤独心理

慢性病人长期离开家庭、单位以及外界社会,日复一日,过着单调乏味的就医生活,病人常感到苦闷,度日如年,会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疾病折磨使病人情感脆弱,依赖心理增强,自控能力下降,产生恐惧心理;家庭的困境使病人承受经济压力,感到有孤力无助的抑郁感觉。

1.4多疑、抗药心理

内科慢性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多疑,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由于经常接触医生,经常用药,从而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因此常无端怀疑自己今天得了这种病,明天又得了另一种病,不能好好配合治疗。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甚至产生药物依赖心理或抗药心理。

2.心理护理

2.1关心体贴病人

患者入院后我们护理人员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了解病人忧虑的原因所在,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使病人认识到慢性病虽然没有特殊治疗,但只要能掌握疾病的规律,坚持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疾病虽然不能彻底痊愈,但能够减轻症状,恢复和维持一定的健康水平,以消除患者的急躁、悲观心理。

2.2理解病人,尊重病人

慢性病人住院时间长,和护理人员接触机会较多,应注意保护病人的自尊心,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因人而异给予安慰、心理疏导,护士在采取心理疏导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方法,不能仅强调自己的社会标准和观念,而是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体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思想,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体会到家庭、同事、亲友的支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提高了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战胜自卑、焦虑心理。

2.3消除寂寞与孤独感

护理人员应根据其病情、性格、文化层次等,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用恰当的关爱、尊重和真诚的语言,感动病人,让病人感到温暖,这往往能够解除由于环境而产生的陌生感、孤独感,从而减轻病人的孤独和焦虑感;采用各种方式激发病人的积极情绪,使病人心情愉快,如采用病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多鼓励病友之间交往,根据病人的不同爱好,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动员家属和亲友常来看望等。消除与世隔绝感,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2.4消除多疑、抗药心理

加强对内科慢性病人用药心理反应的观察,对有药物依赖心理或抗药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密切注意病人的用药心理反应,亲自帮助病人服药,进行耐心的解释。同时,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使患者体会到家庭、同事、亲友的支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提高了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激发良好的心理效应而提高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