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疗效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疗效评估

陈亚琼

青海红十字医院口腔科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56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8例)与对照组(n=28例),对照组行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12个月后临床治疗效果及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13.654.07)o、(5.820.49)mm与对照组上中切牙唇倾角差(26.875.79)o、磨牙位移(2.520.86)mm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100%)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正畸方法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等特点,能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00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关注牙齿美容的话题越来越多。口腔正畸就是对牙齿进行矫正处理,促使面部展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传统正畸方法虽然可以控制磨牙,使面部美观,但会为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加之,这种正畸方法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如果配合不充分,会在不同程度影响正畸效果[1]。微型种植体支抗作为口腔种植学与口腔正畸学相互结合的新技术,与传统口腔正畸法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疗效可靠、支抗稳定、创伤小等优点,无需过于依赖患者的配合即可完成治疗,成为口腔正畸患者和临床医生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次研究以我院56例口腔正畸患者展开研究,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获得显著性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符合口腔正畸治疗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精神障碍、不遵循医嘱、合并口腔疾病等患者,上述入选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7例、11例,患者年龄的(19-41)岁,平均年龄(29.34.5)岁;对照组包括男性15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0.24.8)岁。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非种植体强支抗,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口内使用横腭杆或Nance弓。其中,口外弓每日戴8-12h,牵引力量控制为200-300g/侧,其他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观察组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术前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洗,用0.03%洗必泰反复漱口,保持口腔干净,可通过利多卡因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植入微型种植体前,要多黄铜丝实施消毒处理。采用黄铜丝把需要支抗的牙齿分开,标记相应的植入点,依据患者牙根形态植入微型种植体,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卷入软组织。微型种植体植入以后,种植体与牵引钩之间借助镍钛拉簧或链状橡皮圈进行加力。规定患者每个月接受一次复诊,跟换拉簧或链状橡皮圈。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x2、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各项指标治疗效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凸距差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13.654.07)o上中切牙唇倾斜角差明显小于对照组(26.875.79)o,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口腔畸形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影响人面部整体美观效果,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能有效调整颜面骨,改善患者牙齿排列外形。近些年,随着口腔科学的快速发展,牙齿美容成为众多爱美人士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口腔正畸治疗时,支抗水平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结果,良好的支抗设计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也决定患者是否成功矫正牙齿拥挤等问题[2]。传统正畸治疗过程中,一般使用唇挡、横腭杆等方式,但这些方法不够美观。除此以外,这些传统方式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如何患者不积极配合或违背医嘱,极易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改革传统支抗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展现出以下优势:(1)微型种植体具有体积小的特点,方便术者灵活植入患者牙槽嵴两侧,对植入位置限制较小,能恰当扩大治疗范围[3]。加之,这种支抗方法为医生正确操作提供广阔的缝隙空间,有利于患者安全、快捷的接受收入治疗。(2)微型种植体和骨组织之间采用机械嵌合结构连接起来,不仅具有相对稳固的效果,也能有效减轻治疗过程中对牙周的刺激与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医生为患者取出种植体无需麻醉,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小。同时,取出微型种植体也比较反感,能在局部消毒后直接拧出,无需再次实施麻醉处理,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疼痛,拧出种植体后遗留的空洞被血凝块充满,降低感染病症发生率,促进创面快速愈合[4]。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2.14%,且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4.111.53)mm、磨牙位移(5.820.49)mm明显高于对照组(2.520.86、3.610.38)mm,观察组(13.654.07)o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低于对照组(26.875.79)o,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口腔正畸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磨牙位移,在支抗稳定性方面优于非种植体支抗,证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5]。

4结论: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体治疗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操作简单、质量可靠等优点,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毅.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3):352-353.

[2]肖丽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49-50.

[3]李伟,姚毅章,赵国廷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103-104.

[4]李定梅,涂文,雷劲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794-1795.

[5]李俏,王文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469-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