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纵折磨牙保存修复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观察纵折磨牙保存修复的临床效果

高翼

安顺市紧急救援中心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目的:总结纵折磨牙保存修复的临床效果,寻找适合纵折磨牙病人的最佳修复模式。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院口腔科接受诊治的42例纵折磨牙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21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而21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纵折磨牙保存修复,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临床效果方面存在着绝对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纵折磨牙保存修复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除了可以给予对纵折磨牙有效保护之外,还可以提升病人咀嚼能力,因此建议推广。

关键词:纵折磨牙;保存修复;临床;效果

纵折磨牙属于口腔科内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同时临床医学界把磨牙纵折细分成各种不同类型,包括纵折型磨牙,牙尖协折类以及隐裂型,当磨牙折裂情况发生之后,通常会发生根分叉病变、咬合疼痛感强以及牙齿松动等情况,不仅给治疗程序带来诸多不便,同时还会加大治疗难度,往往需要将其直接拔除[1]。然而,对于人体正常咀嚼功能而言,磨牙在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功效,若将其直接拔除,会直接影响病人咀嚼功能与正常生活,因此予以保存修复显得尤其关键[2]。鉴于此,在此背景之下,为了观察与研究纵折磨牙保存修复的临床效果,笔者以随机法把42例纵折磨牙病人均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纵折磨牙保存修复,旨在寻找适合纵折磨牙病人的最佳修复模式,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如下详细报道。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院口腔科接受诊治的42例纵折磨牙病人,患牙共42颗。男性病例26例,女性病例16例;病人年纪在32--60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49±3.56)岁。其中,有10例病人为上颌前纵折磨牙病例,有19例病人为上颌纵折磨牙病例,有5例病人为下颌前纵折磨牙病例,有8例病人为下颌纵折磨牙病例;12颗磨牙存在瘘管,30颗磨牙不存在瘘管。所有病人纵折磨牙的裂隙均为超过2毫米,其松动程度也未超过二度。以随机法把42例纵折磨牙病人均分为两个小组,组均21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磨牙类型、磨牙裂隙、松动程度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值得对比。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纵折磨牙保存修复,具体治疗程序如下:

(1)给予正中裂纵折磨牙根管治疗,予以后根管填充之后,再予以安放桩钉。以结扎丝直接扎紧纵折磨牙,并涂抹一层粘接剂到裂缝表面,予以逐层充填树脂之后,直至树脂呈现出固化状态时即可开展全冠修复程序。

(2)基于斜形裂牙病患,必须直接清除其已经折裂的牙片,予以塞入填充物之后,即可开展根管治疗程序。

(3)在桩钉安放环节,必须严格把握桩钉位置,以颌面偏下2毫米左右为最佳。当桩钉粘贴与寄存等程序均已完成之后,还需及时处理牙体的缺损斜面及髓腔,并涂抹上一层粘接剂,逐层充填树脂之后,直至树脂呈现出固化状态时即可开展全冠修复程序。

1.4观察对象

对比并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效果。

1.5疗效判定指标

痊愈:如果病人牙齿未出现异常症状,其修复体处于稳固状态,咀嚼功能也已经恢复至正常状态,且牙周未出现感染症状,根尖的病变情况恢复良好;效果显著:如果病人牙齿未出现异常症状,其修复体处于相对稳固状态,咀嚼功能也基本恢复正常,牙周存在着轻度感染症状,予以检查后发现牙槽骨表现出轻度吸收;无效:如果病人咀嚼功能尚未恢复至正常状态,牙周的间隙异常变宽,予以检查后发现牙槽骨表现出重度吸收,且存在着牙龈瘘管,必须将牙齿拔除[2]。

1.6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临床效果方面存在着绝对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磨牙属于雷人的咀嚼器官,且承受着巨大的咀嚼压力,通常在咀嚼硬度较大的食物时可能出现压折等情况。给予牙齿各种牙髓治疗方案之后,其质地会变得脆弱,纵折磨牙症状随之出现[3]。就目前而言,纵折磨牙病人的保存修复方案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类型:其一,外固定方案;其二:粘结再植方案;其三:纵裂口内直接粘结术[3]。传统手术方案为单纯的固定法,尽管操作程序相对便捷,但是治疗时牙齿裂隙难以达到完全封闭的标准,极易发生微渗漏等情况[4]。与此同时,开展保存修复等方案之后,可能还会出现咬合痛等不良反应,无法达到最佳治疗效率。

在本次研究实践过程中,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纵折磨牙保存修复,除了对根管治疗程序进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外固定治疗方案与内固定治疗方案,等到病人已无任何不良症状后,即可取出结扎丝,并实施全冠修复操作,从外部与内部一起栓纵裂牙,有助于提升治疗效率。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由此可见,纵折磨牙保存修复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峥.115颗纵折型纵折磨牙保存治疗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38(06):547-548.

[2]唐瑾,陈晓峰,段义峰.纵折磨牙全冠修复保存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08):468-469.

[3]姜红.Super-Bond在纵折磨牙保存修复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12):1436-1437.

[4]王华宁,林南惠,叶凌云.纵折磨牙缝隙内加强抗感染处理后的临床疗效[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0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