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

陈家和

陈家和

(云南河口县人民医院云南红河66139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感染的情况,并为防治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4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HBAG、HAV、HCV、HEV、HIV、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精神障碍患者HBSAg感染率最高达13.38%,HIV、TP、HCV都在1.2%以下,HAV、HEC检测出各一例。结论:应对住院精神障碍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治疗其精神疾病的同时对有传染性患者进行科学治疗防护,隔离好同住院患者和做好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243-02

1.资料与方法

1.1对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到我院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男,93例,16岁至82岁,平均46.28±13.74,女,49例,22至73岁,平均42.77±9.65岁,病程1月至35年不等,大专、大学8人,初高中61人,小学51人,文盲22人,同期到我院体检的正常人对照177人,男100人,21~63岁平均45.24±11.88岁,女77人,18岁~66岁,40.62±10.53岁。

1.2抽患者空服血5ml分裂血清,HBsAg、HAV、用上海科华试剂、HIV、TP用夏门新创试剂,分别用ELISA法检测HBSAG、HAV、HEL、HIV、TP、酶标仪读板,每日做好室内质控。

2.结果

见附表:

142例精神障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表

单位:人

注:HBsAS精神障碍患者有显著差异,其余未见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目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率成上升趋势[1]若能积极配合治疗,往往能获得较好的康复回归社会,但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其精神病时也伴发着一些传染病的感染。本资料示精神障碍患者HBsHg感染率较正常人群高达13.39%,与章连生[2]的8.84%较高,与王宁[3]的20.1%较低,总之精神障碍患者HBSG有较高的感染率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特别重视,同样经血传染的HV、TP、HCV也在精神障碍患者检出,提示医生护士要作好隔离防治工作,因为精神障碍患者多数都生活不能自理,加之在病房打闹和不配合,存在较大的传播风险[3],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医护治疗行为时对医务人员也存潜在风险,应提倡医护人员作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并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对肝、肾、心等功能的监护、检测,防止治疗意外[4]。对于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全部打乙肝疫苗并监测HBsAb含量是否有抵抗力,并能对住院的患者打乙肝疫苗,做好传染病防治。对一些由传染病引起的肝炎、HIV、HCV转到传染科规范治疗或请传染科医生时常参与查房,指导治疗。

而经消化道传染的HAV、HEV相反感染率很低,但都有检出,可见医院对精神障碍患者饮食、病房管理、消毒和控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重视,但不能麻痹大意,引起群发、暴发感染,除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外,对日常的医疗垃圾要充分消毒,指导和督促精神障碍患者洗好手,戴口罩也是切断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5]。总之应对住院精神障碍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做好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参考文献】

[1]莫丽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的检测结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4.34.

[2]章连生,钱伊萍等.精神病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3)159-160.

[3]王宁,吴萍,沈广虎等.5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感染情况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0.4(8)55-56.

[4]郭艳峤,侯安营,刘洁等.31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120-121.

[5]程肖锋,曹艺等.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乙肝、梅毒、艾滋病检测结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