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徐文彬

邵阳市中医医院422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n=40)与观察组(n=40),普通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且PaCO2、PaO2指标改善效果优于普通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有明显效用,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作为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由于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其免疫力下降,且肺功能长期受损,因而容易并发多种心肺疾病,使得呼吸衰竭[1];若不及时对其展开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作为当前临床中针对这一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对于改善患者呼吸衰竭不良症状有着积极效果;因而为明确其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普通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6.0±13.0)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7.5±2.5)年,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男28例、12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0±14.0)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6.8±2.2)年,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所有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普通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并行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持续治疗一周。

观察组则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经口鼻面罩对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选择S/T通气模式,确保患者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在开始吸气压为10cmH2O,在30~90min内注意患者潮气量与血氧饱和度,将吸气压调整为16~20cmH2O,并保持潮气量为4~5ml/kg,呼气压4~8cmH2O,每天一次,每次治疗2~4h;治疗中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管道管理,若出现管道堵塞情况,要指导患者多饮水,确保每天饮水量在1500ml以上,持续治疗一周。

1.3判定标准

①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于清晨取患者桡动脉血对其动脉血气进行分析,包括PaCO2、PaO2指标。

②对比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若患者治疗后,其呼吸困难、喘息等不良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各项临床检测指标水平趋于正常范围,则为治疗显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不良症状有好转,各项临床检测指标水平得到改进,则为治疗好转;若患者治疗后临床不良症状与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无变化,或出现加重,即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2]。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观察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数据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对比

统计两组间数据分析(见表1),组间患者治疗前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其动脉血气指标有改善,且观察组PaCO2水平相比普通组明显降低,PaO2水平相比普通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OPD作为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并会发展为呼吸衰竭的慢性疾病[3],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其发生通常与有害颗粒、有害气体、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多种因素相关,在临床中一般表现为穿刺、胸闷、慢性咳嗽等症状;但随着气道阻塞症状加重,患者呼吸肌疲劳及感染发生,会导致其在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往治疗中多应用解除支气管痉挛、鼻导管低流量吸氧等方式综合治疗,但其容易出现反复发作情况,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机械通气治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需对患者进行插管操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器官造成损伤,或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呼吸机依赖等不良症状,患者在治疗中较为痛苦。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则能不经气管插管,通过鼻面罩行正压通气,增加患者肺泡通气,纠正其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降低气道阻力,改善弥散功能,使其肺泡内CO2有效排除,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采用这一方式治疗后,其动脉血气PaCO2、PaO2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这也明确说明无创正压通气的应对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降低呼吸符合,缓解呼吸肌疲劳,疗效显著,可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3):20-21.

[2]赵云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8):17-18.

[3]焦乐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