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独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乐晓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浅论独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乐晓勇

乐晓勇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1320)

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既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也是独立院校走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梳理当前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校园文化、自身意识、平台建设等方面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加强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创新创业;问题;分析

前言

中共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这将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青年大学生是推进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而独立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型”、“开放、包容、融合”等办学特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了公办院校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但从现实情况看,民办独立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与公办院校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梳理独立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既是独立院校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立足特色、强化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选择。

一、独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缺失

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弘扬“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但目前就而言,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对“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知道创新创业这一信息”这一问题调查发现,有高达49.3%的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这一信息的,而通过学校这一教育主题获得这一信息的仅仅只占44%左右。

表2.1创新创业校园文化调查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单一。

实践平台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独立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有的独立院校也在学校举办创新创业比赛活动,但是他们只重视比赛的结果,而忽视了举办活动的真正意义。但就目前独立院校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独立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都借鉴或沿用母体学校建立“创业孵化园”的单一模式,忽视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学校的专业特点,一味的建设一些并不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的创业实践平台,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三、独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理论灌输,弱化实践参与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其教育模式和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有37.8%的学生选择了“创新创业理论课”这一选项;有26.1%的学生选择了“创新创业专题讲座”这一选项,而选择“理论+平台实践”的同学仅仅占到调查样本的16.2%。

表3.1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调查

四、小结

理清独立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加强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则能提升措施制定的针对性。本文从独立院校课程教育重视理论灌输、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新创业平台不注重点面结合三方面深入剖析了独立院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不高、创新创业平台单一等问题的原因,为独立院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亚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J].就业指导,2015年10月

[2]汪佳.地方工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以衢州学院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3]程宝华.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10月.

作者简介:乐晓勇,男(1984年—)重庆市忠县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与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本文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参与式体验的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01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