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护理对有宗教信仰的乳腺癌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跨文化护理对有宗教信仰的乳腺癌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琼武曼曼胥丽利曹义兰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睢宁221200)

【摘要】目的探讨跨文化护理在有宗教信仰的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0月确诊乳腺癌并行综合治疗的有宗教信仰的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确诊乳腺癌并行综合治疗的有宗教信仰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满足其宗教信仰的特性护理需求。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生活质量测定表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有宗教信仰的乳腺癌患者实施跨文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乳腺癌;跨文化护理;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164-01

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速度增长,高于其他癌症的增长速度,已高居女性癌症死亡的首位[1]。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的首要治疗措施,能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同时也使女性特征丧失,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和负性情感,如对预后的不确定感、恐惧、抑郁、疑惑、焦虑等[2]。术后化疗导致机体一系列严重反应,令患者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无法忍受。而个体的宗教倾向将教义内化为自身一种坚定的信仰,能有效应对压力,缓解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信奉宗教信仰在肿瘤患者群体中日趋流行,尤其是基层女性患者,这种状况应受到我们的关注、理解和尊重。实施有宗教性的护理措施才能满足这部分患者心中的诉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3]。满足患者宗教信仰的特性护理需求在临床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科2017年1月至10月确诊乳腺癌并行综合治疗的有宗教信仰的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3.71±12.8)岁;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确诊乳腺癌并行综合治疗的有宗教信仰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年龄(45.3±11.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①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恢复良好,行化疗术1-6次;②患者知道自身真实病情;③患者精神及认知正常,能正常进行交流,自愿完成问卷调查;④患者信奉基督教。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的合并症及并发症;②患者有精神及认知方面障碍。③对问卷调查排斥。本课题经过护理部的批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及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基督教信仰的需求进行护理。

1.2.2护理措施①搜集患者资料,评估患者信仰基督教年限、理解程度及态度,了解患者的诉求;②理解并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认同他们的文化,允许他们祈祷、诵诗保佑平安。做好其他无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避免发生冲突;③设立特性护理室,经护理部同意后在病区为他们提供集中活动空间,在规定时间内允许他们唱赞美诗,进行祷告活动,与“主”进行情感交流,向“主”倾诉,从而减轻内心恐惧及躯体上不适;④协助他们联系教堂的说经人讲解基督教文化,学习基督教的生死智慧,获得对生死的正确态度,特别是面对自我之死时安心,甚至是安乐的心境[4]。

1.3评价指标与方法

1.3.1由两名经过心理学培训的护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对文盲者协助阅读,通过交谈观察的方法搜集SAS和SDS数据,观察两组负性情绪变化。具体方法:①SAS采用4级评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②SDS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总分为53分,轻度抑郁为53-62分,中度抑郁为63-72分,重度抑郁大于72分。

1.3.1设计调查问卷表,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综合功能6个维度,通过调查问卷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SAS、SDS测评对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SAS、SDS测评对比(分,)

2.2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3.讨论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以及人类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5]。有研究报道,癌症患者中有宗教信仰者占相当高的比例,而我们农村女性乳腺癌患者信仰基督教居多。在他们经历了紧张、恐惧、否认到认可的心理历程中,自身信仰起到一定作用。这种“死”即“重生”的宗教性的生命存在理念给予他们心灵上抚慰,缓解了精神上负面情绪。跨文化护理理念要求我们,要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与其文化一致的的护理照顾。护士对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的认同感直接影响到对此类患者特性护理工作质量[6],我科通过培训提高护士对患者宗教文化的认同感,承认和尊重护理对象的宗教文化,利用宗教文化积极的一面引导患者配合治疗护理。提供宗教活动场所,便于具有相同文化信仰患者之间沟通交流,进行宗教仪式方面的活动,容易产生情感上共鸣,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乐观地看待所患的疾病。

综上所述,这种跨文化的护理满足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宗教信仰的需求,利用所信奉的基督教给患者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缓解心理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锦江,孙铭,顾立学,等.延续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972—974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8-311

[3]魏琳,刘燕飞,李旬.宗教特性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1):13-15

[4]王凌,谈宏琼,杨妮,等.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外籍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8):41-43.

[5]赵良.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6]魏琳.护士对有宗教信仰肿瘤患者认同感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