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 1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胡琳娜

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胡琳娜(黑龙江省青冈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青冈151600)

【中图分类号】714.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20-0038-02

软产道损伤是产科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对产道损伤进行分析,讨论一下软产道损伤的相关因素,不同部位损伤的解剖学关系,损伤与分娩的关系以及诊断与防治原则。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初产妇,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27.7岁,2年间经产道分娩的产妇总数为6585例,初产妇为5512例,后者软产道损伤为42例,发生率为0.7%,其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从表1可见损伤绝大多数在产后即可发现,占92.8%,但是尚有一小部分产妇回病房后再次进产房进行缝合,更有甚者是在产后42天进行产后检查时方发现。

从表2可见单纯宫颈损伤15例,加上宫颈合并其他部位损伤4例,共计19例,占软产道损伤的47.6%,宫颈损伤以3,9点处居多,共10例,占宫颈损伤的52.6%;其次是阴道右侧壁共9例,占软产道损伤的21.4%,其中1例损伤后形成大血肿7cm╳8cm╳5cm。侧切口延裂16例,其中1例延及穹窿部深达骨盆壁至直肠前方。

顺产与产钳对软产道的损伤,经过统计数据处理,P<0.05,有显著意义。

头位与臀位分娩对软产道损伤,经过统计数据处理,P>0.05,无显著意义。

从表5可以看出,在软产道损伤的诸多因素中,上述2种以上的综合性因素所占的比例最大,占21.4%,在单因素分析中,在产程中应用催产素和妊高症为其次,各占14.3%,胎头拨露时间过短占11.9%。

2讨论

2.1本文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为0.7%,其发生原因:

(1)以二种以上的综合因素居多,如:宫颈水肿加之催产素催产,使其本来已经水肿造成的组织脆性增强;伸展力不

局部瘀血,组织水肿坏死。

(3)会阴侧切不充分,侧切时应根据会阴阻力,胎儿大小,胎方位来确定切口大小,一面裂伤。

(4)不适当的会阴操作,如不当的手法复位,回转胎头,臀位后出头等,而在臀位分娩中,若能正确掌握其方法,不可避免的软产道损伤与自然产比较,无明显差异。产钳对产道的损伤无疑是很明显的,与自然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5)催产素使用不当,使宫颈过强、过频,致使产道来不及充分扩张。

(6)在宫颈过长时,上部含有弹性的肌纤维不部分在扩张,相反下部不含肌纤维的部分未扩张,而产程停滞,先露压迫过久,组织水肿、缺血,可以发生环形脱落,如文中1例。

2.2软产道损伤应该及时诊断,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产后要常规进行产道检查,检查时暴露要清楚,由外向内,按照解剖关系仔细检查,注意裂伤是否延及穹窿及子宫下段,不要遗漏小的裂伤或忽视大的裂伤的深部组织。

若胎儿娩出后即有新鲜血液外溢儿宫缩又良好者,就应

佳的宫颈,应用催产素在短时间内结束了分娩,势必造成子宫颈裂伤,重则达到穹窿部。又如高龄初产加之巨大胎儿等。

(2)急产和滞产均可造成软产道损伤,前者软产道来不及充分扩张,后者可使产道压迫时间过久,影响静脉回流致使

想到软产道损伤的存在。

2.3处理原则

(1)产后发现软产道损伤要及时按解剖关系进行缝合,软产道粘膜用肠线行间断缝合为好要注意不要误伤尿道和直肠壁。

(2)发现有血肿要及时切开,去除血块,缝扎止血,必要时纱布填塞。

(3)对妊高症、贫血、糖尿病等合并症者,应当产前纠正,

产后给予相应的处理。

(4)腹膜外或阴道上血肿有髂内动脉分支受损,病人感到下腹疼痛,宫底升高偏向一侧,耻骨联合处及宫体旁可触及压痛包块,病情轻者可保守,重者血压持续下降,心动过速,则需要剖腹探查。

(5)在第二产程中外因血肿迅速发展应立即处理,血肿大者经阴道分娩有困难可剖宫产,血肿不大而胎儿又临近娩出可于第三产程结束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