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管灌洗引流在暴发性胰腺炎术后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3

双套管灌洗引流在暴发性胰腺炎术后的应用

王春华葛明刚李茜茜

王春华葛明刚李茜茜(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四川遂宁629000)

【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103-03

【摘要】目的探讨双套管灌洗引流对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改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暴发性胰腺炎患者中采用了外科手术治疗120例患者,采用双套管灌洗引流的6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普通血浆管引流管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用统计学方法来评价双套管灌洗作用。结果试验组(灌洗引流组):胰周脓肿4例,消化道穿孔3例,再次手术1例,死亡18例;对照组(非灌洗引流组):胰周脓肿12例,消化道穿孔10例,再次手术8例,死亡30例。结论在暴发性胰腺炎术后护理中实施双套管灌洗引流对改善的其预后和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on:Toinvestigatetheroleofthedouble-tubelavageofpatientswithfulminantpancreatitisforimprovingtheprognosisandreducing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Method:Collectingdataofthe120patientswhoweretreatedinourdepartmentforfulminantpancreatitisfromJanuary2005toDecember2010experimentalgroup:60patientswithwithdualtubelavage;controlgroup:60patientswiththeordinaryplasmadrainage,evaluatingtheroleofdouble-tubelavagebystatisticalmethods.Results:Thegroup(lavagegroup):4casesforpancreaticabscess,3casesofgastrointestinalperforation,1caseforreoperation,18casesdied;thecontrolgroup(non-lavagegroup):12casesforpancreaticabscess,10casesofdigestivetractperforationn,8casesforreoperationin,30casesdied.Conclusion:Implementingthedual-tubelavagecanimprovetheprognosisandreduce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forthepatientwhogotaoperationbecauseoffulminantpancreatitis.Ithasanimportantroleforthesesick.

【Keywords】double-tubelavageFulminantpancreatitisApplication

暴发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暴发性胰腺炎是各种原因导致了胰管阻塞,致使胰管内压力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预后有了极大改善。但是仍有相当大一部分起病早期就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治疗结局仍然欠佳。比如:早期由于大量体液外渗,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死亡率就极高。针对此种患者,临床上往往是在纠正休克的同时施以外科治疗。外科干预的方式主要是清除胰腺周围感染灶及坏死组织,同时采取胰腺周围引流术。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65例暴发性胰腺炎,其中120例给予了外科手术治疗,这其中有60例(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双套管灌洗引流,60例(2005年1月-2008年12月)行普通引流,我们针对其预后及并发症进行了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暴发性胰腺炎患者。

暴发性胰腺炎诊断标准:重症急性胰腺炎72小时出现以下之一者:(1)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168umol)。(2)呼吸衰竭PaO28KP(3)APACHEⅡ评分≥20分(4)腹腔渗液超过3000ml时和后腹膜严重积液(5)Glasgow<8分腹腔内压(IAP)≥25cmH2O引发脏器功能障碍—腹腔内间隔室综合征(ACS)。

1.2研究方法

病人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然后在全麻插管下行胰腺被膜切开,胰腺坏死组织及周围坏死组织清除术,引流管采用普通血浆引流管或双套管。

术后对120例患者均采用解痉止痛、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胰酶抑制药、抗胆碱药物、激素、抗休克等治疗,以维护各脏器功能,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持。对置双套管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持续腹腔灌洗,引流管负压吸引,每天0.9%生理盐水2500-3000ml,0.5%甲硝唑200ml灌洗,可见冲洗引流出大量的陈旧性血液、胰液等坏死组织。对置普通血浆引流管者未采取灌洗引流。其它如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二组相同。

2护理方法

2.1腹腔引流双套管的护理

2.1.1保持引流通畅麻醉清醒后都保持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冲洗液用0.9%生理盐水2500-3000ml,0.5%甲硝唑200ml持续低压冲洗,流量一般为10~20ml/min、压力为0.02-0.04mPa。冲洗速度不可过快过慢,过快则滴入的液体不及时被吸出,积聚在腹腔内增加感染机会,过慢会造成干吸而导致出血和引流不畅。负压以能顺利吸出引流物为宜,负压过大容易吸附导管周围导致出血,负压过小会使引流不畅导致引流无效。根据引流量、引流物的黏稠度调整流量、负压,以顺利吸出引流物为宜。冬季冲洗液适当加温,减少刺激。一般情况,引流液由暗红,浑浊逐渐转为淡黄色直至清亮无色。注意严格调控滴速及负压,维持负压的基本稳定,保证有效冲洗引流。防止受压、扭曲,特别是用腹带加压包扎时更要应注意,以免影响引流。应经常挤捏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如有堵塞,可用无菌温生理盐水冲洗至引流液未见有坏死组织后再用0.5%甲唑液200ml冲洗,防止胰酶对腹腔局部组织造成的破坏。

2.1.2将引流管双固定在床单上,松紧适宜,我科采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和其管道进行改良后接中心负压引流,因此,引流管的长度合适,防止引流管打折,弯曲。引流管上以不同颜色标注好各引流管的名称,引流袋放置于可靠位置,并经常检查固定情况,避免滑脱。

2.1.3引流液的观察

严密监测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24小时引流瓶中的总量减去灌洗液的入量,即为每日引流量。若引流液呈紫红色,应怀疑内出血;若引流液呈无色带少量泡沫应考虑胰瘘的可能,应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做出判断,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若吸出液颜色变清、冲入量与吸出量基本平衡、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恢复正常,可停冲洗负压吸引,改接普通引流袋待肠功能好转,B超复查腹腔内无积液,可考虑拔除双套管。拔管指征:生命体征正常;血常规正常;引流量每日少于5ml,且引流液淀粉酶正常。

2.1.4加强基础护理

患者受管道牵制,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肺炎等并发症。血压平稳的患者取低斜坡位,上身与水平面成30°~40°,膝下或足底以软枕垫挡,防止下滑,有利于引流并可减轻腹部伤口张力,减少疼痛[3]。床上能活动者,鼓励在床上翻身,不能活动者,每2~4小时协助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咳嗽,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的发生。保持床铺清洁,做好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管周皮肤涂适量氯化锌软膏予以保护,也可用免贴妥液体敷料喷涂,并用无菌纱布及宽胶布封闭固定,保持敷料干燥,潮湿及时更换以防引流液对皮肤造成腐蚀。手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严格用药时间,保证药品的血液浓度[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1次,引流袋的位置不得高于患者体位,以免引起逆行感染;各种引流管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规范处置。

2.2观察项目

分别对每组的并发症:胰腺周围的脓肿、消化道穿孔、再次手术的例数,死亡人数进行统计。

2.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均采用计数资料x2检验分析。数据资料用SPSS11.0软件分析。所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二组患者的统计资料如下表(见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再次手术及死亡情况比较

4讨论

暴发性胰腺炎是早期(48-72h)病情恶化的特征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是胰酶被激活引起的自身消化、胰腺细胞坏死、胰液外渗,使周围组织器官被消化而坏死,导致毒素和胰酶吸收,引起器官损害的一种过程。SAP致死原因一般都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来自严重的并发症[5]。因此对SAP患者表现为生命体征不稳定及病程早期就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腹腔高压可影响到肺、心、肾及肝脏的功能,诱发或加重器官功能的障碍,腹腔减压是治疗SAP的首选方法。但是暴发性胰腺炎行手术后,仍有大部分患者出现,腹膜炎,胰腺周围脓肿等并发症,导致再次手术,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20例暴发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现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60例患者由于采用了双套管引流管并在术后实施了灌洗引流。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降低。我们认为有如下原因:首先双套管是由外套管和内套管组成,内外套管前端的管壁均有6~7个侧孔。外套管起支撑作用,前端封闭,避免腹腔内组织而损伤及堵塞吸引管,周围的多个侧孔有利于扩大吸引范围,使管道周围产生全方位的负压,并且腹腔内组织不与具有负压的直接接触,不会发生组织被吸入负压管而引起损伤[1]。外套管接冲洗液,内套管末端接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内外套管均采用硅胶管,硅胶管较橡胶管硬,不易被负压吸引塌陷,异物反应小。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可充分引流手术区域渗液,有助于对术后出血、胰瘘等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处理,并可减少腹腔积血积液、减少或清除残留坏死组织及多种毒素引起的膈下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2]。其次,双套管灌洗引流有以下特点:灌洗和负压引流同时进行,只对胰腺进行局部冲洗,冲洗液不进入腹腔其他部位,盆腔内的引流管只引流手术中残留在腹腔内的液体;负压灌洗引流大大减少了腹腔与外界的接触,使胰腺在手术后不再进一步发生坏死,且引流管一般不易阻塞。最后,对暴发性胰腺炎术后实施灌洗引流护理早期可排除有毒性的血性渗出液,后期可排出胰腺及其周围继发的坏死脱落组织,减少胰床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的产生;术后用生理盐水加甲硝唑进行腹腔持续冲洗引流,直接作用胰腺周围,降低胰腺坏死组织并发感染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对暴发性胰腺炎术后实施灌洗引流护理非常重要,它可改善暴发性胰腺炎的预后和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倪元红,彭南海.腹腔冲洗与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3):89.

[2]程静,章娟.腹腔双套管在肝外叶切除手术后应用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58.

[3]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会.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1,29(8):496-497.

[4]张敏,李建群.早期重症胰腺炎手术后双腔管冲洗负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19.

[5]李称才,李荣,陈博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外科综合治疗[J].右江医学,2004,32(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