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

/ 4

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

杜亚男毛健(通讯作者)

杜亚男毛健(通讯作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0004)

【摘要】目的:对比探讨小剂量的地塞米松用于治疗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作出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共78例,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9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的地塞米松对患儿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对患儿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的吸氧时间、治疗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明显要少于对照组,并且患儿总体的治疗情况更好,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儿的治疗结果较好,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剂量;地塞米松;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71-02

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smalldosedexamethasoneontreatmentofprematureinfantswith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ndcomparetheeffectofsmalldoseofdexamethasoneontreatmentofprematureinfantswithbronchialdysplasia,andanalyzeitsclinicalsignificanceinordertomakeguidancetotheclinicaltreatmentofrelateddiseases.Methods:Retrospectiveselected78prematureinfantswith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inPediatricsofourhospitalfrom2012Januaryto2013Januarythey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bylotsofways,eachgrouphad39cases.Controlgroupusedsmalldoseofdexamethasone,whileobservationgroupusedambroxolhydrochloride,recordedtwogroups’oxygentime,treatmentoutcomeandadversereactions,processedandanalyzedtheresultsstatistical.Results:Observationgroup’soxygentimewassignificantlylessthancontrolgroup,soasthetreatmentsituation,observationgroup’sadversereactionwasless,thedifference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Smalldoseofdexamethasonehasobviouseffectontreatmentprematureinfantswith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itsadversereactioncasesarelessanditisworthytobepopularizedclinicallyaswellasarousetheattentionofthemedicalandhealthworkers.

【Keyword】Preterminfants;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Smalldose;DexamethasoneClinicalcurativeeffect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有毒气体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全球空气质量水平逐年下降,危及人类健康,各种呼吸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显著提升[1]。调查显示,近年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的发病率逐渐增高,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的症状,但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以及正常发育[2-3]。本文研究的是采用小剂量的地塞米松来对早产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进行治疗,并设立对照组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同时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作出指导,研究取得的结果令人满意,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共78例,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9例。对照组的39例患儿,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0例,胎龄小于28周的为4例,在29周至30周之间的为12例,在31周至35周之间的为15例,大于36周的为8例,患儿的体重小于1千克的为5例,在1千克至1.5千克之间的为21例,大于1.5千克的为13例;而观察组的39例患儿,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7例,胎龄小于28周的为5例,在29周至30周之间的为13例,在31周至35周之间的为14例,大于36周的为7例,患儿的体重小于1千克的为6例,在1千克至1.5千克之间的为22例,大于1.5千克的为1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定义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标准,并且经过我院儿科专家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两组患儿皆不患有其他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统计患儿的性别、年龄、胎龄以及体重等一般资料发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的地塞米松对患儿进行治疗,地塞米松采用江苏大红鹰制药厂生产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国号:H2003041,剂量为0.1~0.3mg/(kg*d),而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对患儿进行治疗,盐酸氨溴索采用河北天恒药业集团生产的盐酸氨溴酸悬浊液,国号:L0213412,剂量为10mg/d。记录两组患儿的吸氧时间、治疗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

同时,两组患儿入院后即采用护理专业人员进行护理,需要时刻观测患儿的心率、脉搏、呼吸频率等,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刻与相关医师取得联系并进行紧急处理。患儿在药物治疗之前需要持续吸氧支持,加强患儿的保暖措施,同时也应做好各项消毒防护工作,极力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的平均吸氧时间、治疗的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

1.4评价标准[4]:

将两组患儿治疗的结果分为以下三个级别进行评价,包括:I级:患儿经药物治疗后5小时内即可停止吸氧;II级:患儿经药物治疗后7小时内即可停止吸氧;III级:患儿经药物治疗后7小时仍需要吸氧治疗。将I级评定为治疗显效,II级评定为治疗有效,III级为治疗无效,计算两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I级+II级)/总例数*100%。其中,停止吸氧的标准为:患儿经药物有效治疗后,各项生理指标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并且当对患儿暂停吸氧支持后,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可维持在85%~93%之间。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对比采取校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当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吸氧时间比较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为(9.22±5.72)天,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为(5.71±4.12)天,即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明显要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90)。详见表1。

表1: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吸氧时间比较

类别例数吸氧时间(d)

对照组399.22±5.72

观察组395.71±4.12

P值-<0.05

t值-2.90

2.2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治疗结果比较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39例患儿,经药物治疗结果显示I级患儿有16例,II级患儿有15例,III级患儿有8例,总体有效率为79.49%,而观察组的39例患儿,经药物治疗结果显示I级患儿有20例,II级患儿有19例,III级患儿有0例,总体有效率为100.00%,即观察组的治疗结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治疗结果比较

类别例数I级II级总体有效率III级

对照组3916(41.03%)15(38.46%)79.49%8(20.51%)

观察组3920(51.28%)19(48.72%)100.00%0(0.00%)

2.3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39例患儿有5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而观察组的39例患儿无任何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即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要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类别例数不良反应比率

对照组39512.82%

观察组3900.00%

附图: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图1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图2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

3讨论:

自1967年Northway首次报道以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类型发生了很大变迁,其诊断标准在过去30年里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经典型BPD已不多见,更多的是出生时没有或仅有轻度RDS症状,以后逐渐出现氧依赖,病理上以肺发育停滞、肺泡结构简单化为特点的新型BPD。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是早产儿的严重并发症,大多数是发生在早产儿长期应用高浓度氧气和机械辅助通气后,此类患儿需长期依赖吸氧,且易引发肺部反复感染。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吸氧、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营养干预等为主,其中吸氧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维持血氧饱和度。但有研究报道认为,早产儿给予高浓度吸氧可导致肺损伤出现。所以,临床治疗一般建议低浓度吸氧,且血氧饱和度应维持在85%-89%,根据我国医学卫生协会对早产儿的定义,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8周,体重小于2.5千克的活产婴儿。较足月新生儿而言,早产儿的胎龄较小、体重较轻,出生后容易并发各类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5-6]。其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患儿肺泡的组织停止生长或结构缺失,致患儿无法自主进行呼吸而需要外力吸氧支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全世界的发病率为0.25%~32%,差异之大可接近300倍,除上文所述的环境问题外,还有遗传、生活习惯、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7-8]。疾病处理较为复杂,发病后如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造成患者病情的持续加重,严重时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对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必须给以充分的重视。早产儿由于其自身免疫力低下,以及独特的生理特点,当疾病发作时处理起来更为棘手,临床上常规的药物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症,但总体的效果并不显著,且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容易对患儿的肺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9-10]。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MCu收治的小早产儿数量增加,BPD是MCU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BPD的发生与早产、宫内感染、氧中毒、长期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地塞米松可以减轻肺水肿,减轻炎症反应,解除支气管痉挛,稳定溶酶体膜,增强早产儿肺抗氧化能力而减少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及对氧的需要,目前BPD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对于重度BPD患儿长期不能脱机,长期不能离氧,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常常导致家属放弃治疗。本文研究的是小剂量地塞米松对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作用效果,而地塞米松在临床的应用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的争议性的,支持者认为地塞米松可以较好的治疗肺部的炎症反应,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氧依赖性等,而反对者认为地塞米松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容易造成患儿高血压、肠坏死以及脑瘫,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白质化等等不良反应,因此,反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产儿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11-12]。笔者经复习相关文献后综合评估风险性,从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看出,表1是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吸氧时间比较,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为(9.22±5.72)天,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为(5.71±4.12)天,即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明显要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90);表2是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治疗结果比较,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39例患儿,经药物治疗结果显示I级患儿有16例,II级患儿有15例,III级患儿有8例,总体有效率为79.49%,而观察组的39例患儿,经药物治疗结果显示I级患儿有20例,II级患儿有19例,III级患儿有0例,总体有效率为100.00%,即观察组的治疗结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是两组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39例患儿有5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而观察组的39例患儿无任何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即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要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查阅文献发现,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失败,本研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笔者分析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没有成功撤机,分析导致撤机失败原因:肺部反复感染未控制,故在应用激素过程中更应加强抗感染,尤其是针对预防真菌感染更重要。如治疗3d呼吸机参数降低,可继续治疗,否则应停止地塞米松应用。

近年来经过医学者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头围生、神经系统发育,引起婴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和脑瘫等副作用,尤其早期(生后%h内)或早中期(生后7-14d)应用或大剂量应用时。该药还可引起高血压,高血糖,感染,消化道溃疡、生长抑制、心脏肥大等不良影响。因此对于该病要非常规应用于预防和治疗BPD。笔者对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咨询有关专家,总结如下:地塞米松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嗜酸性粒细胞是造成支气管各类疾病的主要因素,并且地塞米松起效快,副作用小,强度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好,因此可以说地塞米松是用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较好的药物。而盐酸安溴索,是临床上用于呼吸功能衰竭,各种呼吸性支气管炎的良好药物,它可以降低呼吸道内的粘性物质的吸附力,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产,盐酸氨溴索对于早产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从药物的动力学来说,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并发症[13-14]。避免早期及早中期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神经系统的损害,PVL没有发生,但还需远期进一步随访。同时强调小剂量激素治疗对比以往大剂量激素治疗,副作用小,而且有效。

在早产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产生多种并发症,如本文对照组出现的5例并发症患儿,包括高血压、肺炎、感染,较为严重的还有脑瘫等,目前临床多处理的是并发症的防护以及治疗工作,而对于并发症产生的机制以及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若对患儿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改善患儿的疾病状态,除了上文阐述的时刻观测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还有做好患儿的保暖防护工作,患儿如果受凉将会发生不可挽救的并发症,同时避免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处理过程中动作应尽力轻巧而迅速。当然对于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不能起到特别明显的效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的护理干预是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15]。如果BPD患儿严重的情况下,针对重度BPD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要采取谨慎态度,强调在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仅在病情严重等特殊的临床情况下应用,开始治疗时选择出生3周后婴儿,采用小剂量,同时应用前告知家长该药可能出现的近期及远期副作用。报道显示吸人糖皮质激素预防BPD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激素起效慢,但全身反应少。目前对确诊BPD患儿采用长期雾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来抑制肺部炎症反应而不引起全身不良反应,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早产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儿的治疗结果较好,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DenohuePK,GilmoreMM,CristofoloE.HighRiskFactorandPreventiveTreatmentCountermeasuresofPrematurewith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J].ChineseJournalofMedicinalGuide,2012,14(3):416-418.

[2]丁悦,唐丽君,黄为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治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41-146.

[3]李燕,潘新年,杨广林,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93-3095.

[4]曾云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6):2577.

[5]代其铭,李娟,侯玉涛.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1):107-108.

[6]肖勇,黄维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其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29-8830.

[7]曹卢莹,韦红.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药物防治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51-53.

[8]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查协作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高危因素的多中心回顾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65-666.

[9]徐发林,张彦华,段佳佳,等.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高危因素[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4):1073-1076.

[10]PhilipAG.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thenandnow[J].Neonatology,2012,102(1):1-8.

[11]ZhangH,FangJ,SuH,eta1.Riskfactorsforbronehopulmonarydysplasiainneonatesbornat≤1500g(1999-2009)[J].PediatrInt,2011,53(6):915-920.

[12]ChotigeatU,RatehatanorravutS,KanjanapattanakulW.Compareseve-rityofbronehopulmonarydysplasiainneonateswith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treatedwithsurfactanttowithoutsurfactant[J].JMedAssocThai,201l,94(Suppl3):35-40.

[13]严洁,何蓉,肖志辉,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对其的预测价值[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4):1080-1082.

[14]钟美珍,白海涛,刘登礼,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前瞻陛队列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377-382.

[15]张慧,富建华,薛辛冬.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6):240-242.

作者简介:

籍贯辽宁省;生于1986年12月;毕业学校中国医科大学;职称初级医师/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早产儿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