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73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人血白蛋白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73例临床分析

陈中奎(通讯作者)程青丽李玉芳毕振宇王彪

陈中奎(通讯作者)程青丽李玉芳毕振宇王彪(河南省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兰考475300)

【中图分类号】R7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143-02

【摘要】目的观察人血白蛋白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中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组加用白蛋白(20g/d),于第1.14天观察神经系统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论白蛋白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不仅能减少脑水肿发生率,亦可促进脑水肿的吸收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脑出血脑水肿

脑出血后脑水肿是急性期导致病人死亡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是治疗脑出血的中心环节。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发生脑水肿73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27例,年龄36-80岁,平均64岁,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病因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血压150-220/100-140mmHg,发病<24小时,既往无卒中病史,无急慢性心肺疾病史。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1]。经螺旋CT证实出血量20-40ml,神经系统症状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

1.2给药方法自发病第1天给予脱水治疗:对照组只使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1次/6h,连用7d,治疗组在使用等量甘露醇的基础上加用10%人血白蛋白20g,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2组均不使用其他脱水药。其他综合治疗相同。

1.3疗效判定: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判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各项参数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2结果

2.1治疗14天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I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3P<0.05

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组3836.11±3.2218.53±13.46#3

对照组3535.97±3.1025.74±12.76#

注: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P<0.01

治疗后组间比较3P<0.05

结果表明,两组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3](P<0.05)。

结果组内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进步,组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效率明显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脑出血病人的神经功能缺失来自两方面,一是不同部位的出血压迫周围脑组织,另一方面是血肿压迫周围组织后引起水肿,破坏脑组织,引起功能缺失,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最具实际价值的问题是如何促进血肿吸收,控制水肿形成及减少神经功能缺失。

3.1减少脑水肿及脑肿胀脑出血是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大量脑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死亡原因主要是脑水肿及血肿占位效应所致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共同病理过程,由于血肿及水肿压迫邻近脑组织,导致正常脑组织血流量减少,继发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发生脑疝[3],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所以脑出血病人首先要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白蛋白是在人体肝脏分泌的高度可溶的蛋白分子,每天合成约3g,半衰期21d,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可及时有效的清除脑出血后形成的脑水肿。应用白蛋白既可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血脑屏障受损程度及血肿周围的水肿,又可减少甘露醇的用量。白蛋白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脱水作用,且作用温和,不易渗漏到脑循环外或因突然停药出现反跳。

3.2扩容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白蛋白的输入可改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及微小血栓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脑水肿的吸收。

3.3清除自由基作用脑出血使血肿周围缺血、缺氧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在造成脑损伤,使脑水肿产生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控制自由基的产生,对防止脑水肿尤为重要。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白蛋白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P<0.01),但白蛋白的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P<0.05),由此可见,白蛋白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致死率,因此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93.

[3]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实用脑血管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