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与管理要点之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施工与管理要点之浅析

魏星刚

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建筑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且系统的项目,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决策环节、设计工作、施工过程和完工审核环节等一系列内容。在施工工艺流程的操作阶段,各项施工内容都是密切联系的,一定要在落实好各项施工过程的建筑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在根源上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工艺技术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基于科学的施工建设管理过程,充分使用施工场地的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各种现有资源,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能有效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进程。为此,做好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对促进建筑事业的稳定发展有着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不断提升,其现状和施工手段也在不断变化中,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却不是很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很多的“豆腐渣”工程。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建筑施工的影响因素

2.1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造成施工安全的外部因素,环境的影响对施工安全来说具有不确定性。暴雨、暴雪、雷电等都会对施工安全产生影响。施工时尽量避开恶劣的天气,保证建筑工人的安全问题才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2施工材料的影响

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好坏。好的建筑材料,质量好,污染小,既节能又环保。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性,也保证了建筑质量。但是有的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仅危害了施工工人的生命安全,还降低了工程质量,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选择施工材料方面,要加大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使用质量好的材料,来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的进行。

2.3施工设备的影响

“磨刀不误砍柴工”,施工设备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工具。一个好的设备,不仅能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质量,还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先进的机器和设备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果一个施工队伍,配备的机器比较先进,施工人员拥有较高的施工技术,那么这个施工队伍在建筑施工时候能够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务。先进设备的使用,需要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施工工人,只有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才能更好的使用设备。

2.4施工人员的影响

先进设备的使用离不开施工人员超高的技术水平,也离不开施工人员熟练的操作手法。有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施工设备操作中不遵守正确的使用方法,不佩戴安全标识,不戴安全帽,给自身及其他人带来很大的危险。有的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施工无法正常安全有序的进行。有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对机器设备的操作不熟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因此,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2.5管理制度的影响

建筑工程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工程的安全。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那么这个施工团队就是一盘散沙,漏洞百出。工程完成质量不合格,施工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会有人趁机损害施工安全,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加强监督管理,监督施工质量的好坏、监督施工是否安全有序的进行。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3.1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建立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人的管理,总承包方需要考虑到分包方的特性,对各个工程队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要从整体出发,优化组织结构,确保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不要脱节。另外,要为建筑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培训应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提高建筑人员的专业技能,这对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是整体工程的保障,需要每一个工程参与人员为此尽心尽力;其次,建立良好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需要对于施工中技术要点的落实要全程监督,建立良好的技术管理机制,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制度,另一方面要促进部门之间的配合,促使各项可调配资源有机整合;第三,建立良好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控制技术纰漏,及时发现并弥补质量隐患,以减少由于微小失误而引发的不必要损失,同时,加强档案管理制度,还可以明确责任,利于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档案管理制度,需要管理人员及时收集信息,定期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齐备的档案记录不仅是当前工程的见证,更能为日后其他工程的开展提供向导性的帮助。

3.2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

高层建筑施工牵涉很多领域,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明确规定出施工顺序,这样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建筑项目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审核施工图纸,指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并及时与设计单位交流。存在的问题也要由设计企业给出具体的解释,若是有问题,设计企业还需要实施论证,并降低经济损失,尽可能避免出现图纸问题而影响着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案需要由结合建筑项目具体情况来加以明确,并让这方面专家来审核这项工作,结合审核意见针对性完善,进而确保现场施工的更好开展。对于转换层施工、深基坑施工等,应着重编制施工计划,对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并制定完善的对策,确保施工有序开展。

3.3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及技术执行的监督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时,要严格的落实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工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作的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看工作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要给与及时的纠正,一旦存在较大的问题,立即叫停工程。对于工程的进度,施工的条件、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统筹和把关,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施工过程能够连续的、均衡的进行,使得工程能够按照预定的日趋顺利的交付并且使用。让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不但获得较好的质量标准,还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盈利。

3.4提升施工质量管理

(1)从施工材料的角度来说,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制定施工材料采购流程,充分掌握施工材料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变化,并且对施工材料供应商进行详细的审核,并且对已经引进的施工材料,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判断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旦发现施工材料存在任何的异常,需要与材料供应商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只有施工材料质量没有任何问题以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2)针对施工设备,一定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定期维护,通常情况下一周进行2~3次的设备维护,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设备的运行性能。同时,定期更新施工设备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和远程技术应用到其中,形成一个施工设备网络监控系统,这样一旦施工设备存在任何的异常,管理人员都可以及时的发现,进行有效的维护和解决,以此保证施工设备的运行性能,避免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贯穿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做好施工管理能够保证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保证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李云川.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林宝旺.对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7,37(1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