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理念下的环境保护强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环境保护强化研究

郭丽冰

佛山市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北滘分局528311

【摘要】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经济水平持续攀升的历史阶段,也暴露出诸多社会问题,其中环境污染现象尤为突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是改革道路上不容忽视的主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污染;环境问题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诸多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树立新型环保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充分的落实好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采取一些新型环保措施,有效的保护好大气、淡水以及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我们要明确,发展和环保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是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关系,要有效的落实好环保理念下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规划内涵分析

1.1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内涵

首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它有力地保证了资源以及能量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在生态环境当中的多样性以及自然资源的再生都不能够脱离完整的生态系统。人们在社会当中对于环境污染应当积极的实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地球在后期的发展中能够承受人们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

其次,经济的可持续。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强调的不是片面的针对经济的增长而是经济质量的提高。在经济效益有力的给予全面提高的同时有效的降低污染和消耗,全方位的进一步节约资源和利用资源。这样,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环境的平衡,才是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后期的发展展望。最后,社会的可持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它对社会公平公正、文明和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它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基础上的。注重城市的人居环境,普遍关心环境卫生、生态质量,建设生态城市,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居住环境,这既是一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一项为民尽责、民为谋利、为民兴业的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2城市规划内涵分析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1]。城市规划是与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有联系的综合性学科,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发展角度来看,城市规划不仅是对城市物质环境的规划,而且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很多方面的设想,是综合性的、有预见性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意义是用来预见并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它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乃至城市的性质和规模都有一个综合的部署,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加符合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保证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协调。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保证城市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

2城市规划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理念

2.1城市人口要考虑与环境的承载力

合适的城市人口规模会对城市的发展和环境起促进作用。因此,要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对城市的人口增长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城市人口素质。城市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如果任由城市人口无控制地增长,无论是城市的环境还是城市的土地将远远不够人类的使用,过多的人口将导致人们无立足之地,那时将导致混乱甚至是人类的灭亡。控制人口数量在城市的承受范围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有效保护环境的关键[2]。

2.2城市土地要统筹生态与宜居的关系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部分,也是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3]。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但必须把握一个度,不能超过土地的承载范围,既要满足当前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又不破坏土地,子孙后代仍然能对其利用和开发。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在对土地的利用时一定要以节约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当前利益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破坏土地是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类的居住区域进行规划,保证在建设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城市进行规划来保证居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3城市水资源要考虑可循环性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空气和阳光等能源,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总的来说是南方雨水充沛而北方雨水稀缺,而且不同季节不同年际的降水量也不同。在很多大城市都出现用水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城市规划解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2.4城市环境要考虑废物的妥善处理

目前我们的地球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丢弃的废物以及在生态资源当中开发能源的力度已经完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地球若是长期的这样发展,终究会有一天无法承受这样的负荷,人类也会被垃圾包围的威胁。

3环保理念解决方法和措施

3.1合理控制城市口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并着力提高人口的素质,保证城市人口数量不超过城市规划的人口限度。一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并鼓励人民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着力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素质;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对人口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宣传和推广其中的意义。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把人口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是实现人口的可持续,人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对现在城市规划的要求和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在需要。

3.2合理利用城市用地

必须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土地。要坚持高效合理地处理土地配置的问题,解决土地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要充分体现出每一寸土地的价值。要保护耕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因为当前的经济效益或者业绩而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要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开发的土地坚决不能动。要制定法律对土地进行强制性保护。

3.3在规划中体现生态宜居

首先,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决人类住区问题。建设城市人类住区时,要努力做到实现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建设条件舒适和配套齐全同时不对土地造成过度开垦;其次,采用生态学的方法规划建设可持续的人类住区[4]。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对住宅区进行规划建设,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使水、能源和废物回收等都有一定的解决,体现出对环境的爱护。同时要减少交通堵塞,充分开发利用高效清洁的能源。最后,持续拉动住房建设,实现有效供给的机制。要继续加大城市住房的建设,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并且逐渐提升住房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住房的可持续性。

3.4推进城市发展生态圈

构建城市生态圈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法。主要通过加速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走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生产道路,同时工业生产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补偿;构筑城市框架,进行合理的城市生态设计,使城市的环境和动植物相适宜。

总而言之,我们想要将城市建设的更加适合人类居住以及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更加和谐的局面,就需要全面有效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现代城市进行环保优先的理念规划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8).

[2]邓少林.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J].山西建筑.2010(20).

[3]吴艳祥.浅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J].价值工程,2010(17).

[4]包存宽,何佳,周影烈.环境规划体系创新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中国湖北武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110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