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管理过程中的公共管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疾病预防控制管理过程中的公共管理实践

李红顺

(兴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工作是一项社会性较强的公益性事业,其顺利开展需要内部员工的辛勤努力和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因此,根据疾控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把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疾控工作管理实践,对于建树疾控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协调内外关系,提高整体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R1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26-01

公共关系学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所谓“请客送礼”“拉关系”等行为,而是一门建树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协调组织内外关系,提高组织整体效益的管理艺术,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者所重视并运用于管理实践。随着以政府为主导和以疾控工作为重点的社会在卫生观的形成,疾控工作将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所关注、理解、重视、与支持。因此,如何把公共关系学运用于疾控工作管理,协调疾控工作的内外关系,提高疾控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疾控管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疾控工作的公共关系学特点

在现代社会活动中,任何工作和组织都不可能是独立于社会联系之外的一个封闭系统,都必然与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疾控工作也不例外。由于疾控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社会群体,承担着保护社会群体健康的预防控制各种疾病的监测、指导、科研、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职能,与社会的联系十分广泛,因此具有独特的公共关系学特点。

1.内部公众的专业性、管理性、流动性和相对独立性

任何组织机构都由一定的人员组合而成,这些以特定方式组合起来的人员就是该组织的内部公众。疾控工作业务范围广,专业分工细,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要独当一面地从事相关的疾控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指导,这就要求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2.外部公众的广泛性、多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

外部公众是与相关组织机构工作发展有利害关系的除内部公众以外的全部公众。疾控工作以提高社会群体的健康水平为宗旨,凡是影响群体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都属于疾控工作的范围,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疾控工作的外部公面广量多。从行政管理来看,外部公众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从业务管理来看,包括各级疾控指导机构。各项疾控工作业务,都有各自特定的稳定的公众群体。

3.疾控工作公共关系的社会公益性

疾控工作是以保护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把公共关系学应用于疾控工作管理,推动疾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的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

二、公共关系在疾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扩大疾控工作知名度

知名度是某特定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所知晓的程度。如果疾控工作知名度太低,社会公众对疾控工作了解较少,疾控工作的开展就会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增加一定的难度。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公众对疾控工作的性质、内容、对象、范围还不够了解,甚至还出现有人到疾控机构购买兽用药的笑话。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地传播疾控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服务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疾控工作的知名度,使疾控工作得到更多社会公众的理解和和支持。

2.提高疾控工作的美誉度

美誉度是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服务质量的认可和赞赏程度,是组织机构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如果内外公众的对一个组织机构的抱怨较多。这个组织机构的工作目标就难以实现。提高疾控工作的美誉度,使疾控工作服务在社会公众中产生良好的印象,得到社会公众的赞赏和信任,疾控工作就能够顺利开展。另外,疾控工作美誉度的提高,可增强组织机构的凝聚力,使内部公众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愿意更加努力工作以保持其声誉。还可以为组织机构吸引大量的人才。

3.协调疾控工作的内外关系

尽量疾控工作有自己特定的性质、目标和活动方式,但同样面临着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的协调问题。内外公共关系协调,就能激励士气,调动内部公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能得到外部公众更多的支持、合作与谅解。相反,如果疾控工作内外公众的关系不协调,内部公众就会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外部公众就会不予合作和谅解。影响疾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公共关系学在疾控工作管理中的应用

1.疾控机构领导要重视公共关系学的作用

在疾控机构的内设立兼职公共关系人员(一般可由行政办公室人员兼任),广泛收集内外公众的公关信息,随时掌握内外公众的变化、态度、需求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的主要问题拟定公共关系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内部公众的团结

内部公众的团结是实现疾控工作目标的起点。疾控工作公共关系首先面临的任务:一是要及时了解全体职工的工作状况、身体状况、思想状况、技能状况、需求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使职工及时得到组织的关怀。二是重视职工的物质利益要求,使职工的个人价值从物质方面得到体现,能解决的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向职工讲明实际困难,使职工对物质利益的期望保持在合理水平。三是重视职工的精神要求,承认和尊重职工的个人价值,让职工分享足够的单位信息,并参与单位的管理,使职工的创造力和潜能得到发挥,并创造一个愉快的公平竞争环境。

3.促进外部公众的协调发展

疾控工作的外部公众十分广泛。促进外部公众的协调发展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遵守各级政府发布的各种法规、方针、政策,尽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二是广泛收集外部公众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对疾控工作服务质量的评价,及时改进不良现象。三是积极寻求疾控工作与外部公众利益的共同点,尽可能满足外部公众的合理要求。四是引导公众加深对疾控工作采取支持与合作的态度。五是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把疾控工作成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通报,使其对疾控工作持赞赏的态度,并乐意为疾控工作排忧解难。

4.遵循事实原则与公众利益原则

实事求是党和政府一贯强调的基本原则,也是公共关系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真实的公平公正,既报喜又报忧,以真诚待人。同时,在公众支持、配合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的过程中,要从公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使公众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地保证。⑤①

参考文献:

[1]范铨远.公共关系学[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2]况丹.适应发展需求,完善CDC内部经济管理[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