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对煤矿重大危险源重要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安全管理对煤矿重大危险源重要度的研究

祁建兵陈岩

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048400

摘要: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生产系统层次众多决定了重大危险源系统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如果针对各类危险源的防护措施失去控制,就会造成重大事故,而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管理漏洞、混乱或者疏忽等引起的。为了表明人为管理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田水承教授的三类危险源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煤矿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层次结构模型,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和熵权的综合赋权方法确定了三类危险源的风险指标权值,客观地突出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三类危险源;模糊层次分析;熵值法

0引言

2018年3月7日,重庆市韦家沟煤矿发生顶板事故,导致1人遇难;4月25日,新疆省永新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导致2人遇难等等,这些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安全管理者对生产系统中存在着的大量危险源或者重大危险源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控制煤矿重大事故的前提,而加强安全管理是保证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1重大危险源与事故

通常情况下把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称为事故。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存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根据田水承教授的3类危险源理论将危险源分为三类:一是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决定了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二是导致限制固有危害因素的措施遭到破坏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三是由于安全管理的漏洞、组织与决策失误造成系统失衡的的各类不安全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催化剂”。

2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理论

2.1风险定义

风险是各行各业均需研究的重要概念,是辅助决策者在当前环境下进行决策的重要指标。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对风险有不同的定义方式和分析方法,其中,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将风险定义为某一事件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区域或者空间中产生人类不希望后果的可能性。

2.2二维风险评价模型与三维风险评价模型

由上述三维风险评价模型可知,任何复杂系统中的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发生的后果以及风险指标权值的重要度共同决定了系统风险程度,而很多时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后果是无法精确表达的。因此,本文采用模糊语言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进行描述。

3.基于模糊理论的风险层次分析模型

3.1模糊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A.L.Saaty教授于1980年提出的,主要用于多层次决策问题中。后来,一些学者将模糊数学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该方法包括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和基于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两类。本文选择前者进行研究与讨论。

风险层次分析模型一般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组成。本文将三类危险源作为准则层因素,从而建立煤矿重大危险源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当风险层次结构模型建立以后,各层次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也随之确定,则可以根据专家评价信息建立各层级间的模糊判断矩阵。其中,专家在判定各层次指标间重要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表1的

表1模糊标度及含义

由上述计算出的风险指标权重可知,第3类危险源中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系统影响最大。因此,在控制前两类危险源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对第3类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

5.总结

本文基于三类危险源理论,为保障企业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安全后盾。

参考文献:

[1]山西正诚矿山安全技术研究院,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2016,3.

第一作者简介:祁建兵(1983-),男,山西晋城人,采煤工程师,现主要在长平公司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