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3

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研究综述

董淑兰耿晓媛汪永忠刘志成

董淑兰耿晓媛汪永忠刘志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发生着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扩展企业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全面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能够灵活地支配资金运作,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

关键词:高素质会计学人才

0引言

21世纪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格、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具有多样化特征,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便成为其发展趋势。将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是由其在高等教育中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特征以及人才竞争力等因素决定。在会计行业中,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是中坚力量,它不仅是经济信息的归纳、整理者,还是信息获取、分析及应用的重要角色。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发生着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扩展企业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全面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能够灵活地支配资金运作,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

1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必要性

财政部颁发的财会[2007]8号文件指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际前沿,创新培养机制,严格科学管理,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和会计事业国际发展战略要求的领军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会计教育改革已成为会计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问题。我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1]美日等发达国家有关会计人才培养的做法对我们不无有益的启示。[2]目前我国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由于自身缺乏会计行业的绝对优势,在目前激烈的竞争机制下,很难与其他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竞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农垦企业和涉农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对具备农业相关知识的会计人才需求很大。而多数农业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时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导致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钩,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所以,相比其他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农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机会少很多。[3]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应用型会计人才一般应具备实用性、创造性、通用性和外向性四项基本素质特征。[4]

2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更着。建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围绕经济建设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即培养目标的建立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模式的形成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所形成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人力资源群,即巨大的无形资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提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新的目标,从而形成由“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行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构建新的培养目标”的良性循环系统。[5]目前公认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是会计应用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6]

应用型会计人才应该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会计行业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直接接受理论的指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彼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并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同时又能将实践转化为理论。通过相互促进,实现人才规格的不断提升。应用型会计人才应该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既能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工作,还能介入到其它经济工作中去,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7]

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熟练掌握会计及相关专业和计算机操作知识,具备一定高等数学和外语水平;在能力方面,除要求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分析、预测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作才能,并能协助经营者进行企业管理、税务筹划、投融资决策等。[8]

高等农业院校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的层次,明确培养目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一方面,从市场的需求分析。该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是为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服务。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较迅速,经济特色鲜明,一是全国的农业经济大省,具有现代化大农业特色的北大荒,在这种经济环境下,黑龙江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但这种会计人才的需求大量定位在中低层次上,高层次的需求相对于上海等发达地来说就少得多。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实务能力强,有一定理论基础,有培养潜质的会计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从学校自身的情况分析。该校是全日制本科院校,不论是从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来看,还是从学生的潜在培养资质来看,都是大众教育的体现。结合这两方面,将该校的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中级应用型人才上是切合实际的选择,这个层次培养的人才,其未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主要是企业中层管理干部,从而区分于更高层次进一步教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又区分于高职教育的基层会计人员的培养方向。[9]

3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农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应以“双能力”,即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和“双意识”,即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为核心,体现适应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等应用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应以此为核心培养目标,增设或加大能力类训练课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比重,同时改革相应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学软件,努力提升和推广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以及实验室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10]同时应围绕会计类专业社会应用需求展开,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1]

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12]可以将课程体系划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从会计教育的层次来看,课程体系包括一般教育模块、企业管理教育模块和会计教育模块。[13]也可以构建本科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五个平台”,即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国际化课程平台,地方性课程平台,实践性课程平台,专题性课程平台;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形成“三法四结合”,“三法”即案例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团队研究式教学法;“四结合”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14]同时提高基础课的比重,拓宽专业课相关的学科教学,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15]在课程设置上要在打通会计通用知识的平台上,设置一些满足农业企业需求的课程,比如开设《农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等专门讲解农业财务核算的知识,以满足农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16]教学内容由前后关联的、循序渐进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基础知识、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三部分构成。基础知识=公共基础平台课程群+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群;通识知识=公共基础平台课程群+素质教育模块课程群;专业知识=专业必修模块课程群+实践技能与科研培训模块课程群+可选多样性专业知识模块课程群。[17]要深入开展各类别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18],重点应放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19]。应构建以多主体,多平台,多目标,多形式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加强实践性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20],加强会计诚信教育[21]。

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学是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去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即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会计教学客观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2]目前,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已经不能满足在新形势下的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在传统的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农业院校应该拿出专项资金或者与企业联合建立ERP实验室。通过ERP沙盘模拟系统,可以让学生全盘掌握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全面了解企业各部门的运营形式及内容。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财务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综合判断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春凤,刘贤仕,彭素琴.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科技信息,2007(6):19~20.

[2]李永红,程素菊.国外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9)下:296~297.

[3][16][22]陈祥云,朱磊,胡源.试论高等农业院校会计培养模式的改进[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48.2467.

[4]张宝悦.适应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J].会计之友.2007(2)下:62~63.

[5]郭亮,晋波.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4(6):9~10.

[6]杨琼.目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微[J].2009(4):142~143.

[7]解振锁.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经济理论研究.2007(5):77~78.

[8]吴运霞.应用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统计教育.2006(2):33~35.

[9]朱幼凤.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之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11):112~115.

[10]高淑东,李雅丽.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7(7):43~45.

[11]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10)下:53~54.

[12]王建勋,解振锁.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2007.22(4):5~6.

[13]林丽清.从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谈会计人才的培养.财经纵横.2006(1)上:149~150.

[14]高秀兰,李雅丽.地方高校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180~181.

[15]芦茂季.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06(4):33.40.

[17]杨丽霞,石道金,王天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8(1):18~20.

[18]莫莲英.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9):100~102.

[19]杨德利,谭春兰.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时代经贸.2007(12):166~167.

[20]博迪.从实践教学环节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21~224.

[21]方慧芸.会计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6(3):109~110.

[23]朱锦余,陈红,徐融.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会计学专业人才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6):113~117.

基金项目:2009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