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付晓荣

付晓荣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枣阳441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意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投诉情况及其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0%降至3.3%(χ2=10.65,p=0.03),同时投诉次数由15次降至5次(χ2=10.29,p=0.0358);满意度由81%升至94%(χ2=23.18,p<0.01);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实施前后护士风险意识总平均得分由(62.98±2.17)分升至(87.24±1.40)分(t=16.38,p<0.01),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由(77.38±1.19)分升至(93.1±0.92)分(t=14.91,p<0.01),以上各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改善护理质量,还有助于较少医患矛盾,具有实际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质量;风险意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91-02

我院2011年发生的50例护理不良事件中,跌倒等意外事件以及给药问题是引发医患纠纷的首要原因。有些医院科室,在日常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3]。现将结果呈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分为实施前及实施后,其中实施前以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患者300例为护理对象,实施后以风险管理实施后1年,即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患者300例作为护理对象。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组以各科室为基本单元,通过组员及时上报、小组长实时处理、护士长归纳并提出防范措施的管理模式进行分层管理。对已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对策,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1.2.2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识别能力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对护士进行法律知识及风险因素等方面指导,并通过一起分析已发生的鲜活案例,从实际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本因素,从而加强护士自身的法律观念及风险意识。

1.2.3制定应急方案,规范操作流程根据各科室特点及临床上常见风险的因素,建立相对应的应急措施:如预防烫伤、跌倒等意外事故应急,从而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1.2.4建立不良护理报告制度及责任到人制度,可有效的收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及时制定有效措施。

1.3观察指标(1)采用我院自制的风险意识评估表,对护士在实施风险管理前后进行评估.(2)风险管理前后由患者对护士工作质量进行评分,评分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操作技能.(3)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输入,并通过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_)±s),采用t检验。若数据间比较P<0.05,则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

经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实施前,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0起,占总护理人数的10%,且以跌倒等意外事件及给药问题为主;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共发生10起,占总护理人数的3.3%,主要以管道问题为主。实施前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3),详见下表1。

表1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n:起

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前[n,(%)]实施后[n,(%)]

跌倒、烫伤等意外事件10(33.33%)0(0)

给药问题6(20%)1(10%)

管道相关问题4(13.33%)3(30%)

病例书写及电脑录入错误3(10%)0

标本采集等相关问题3(10%)2(20%)

其他4(13.33%)4(40%)

总计30(100%)10(100%)

2.2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对护士风险意识改变情况

风险管理实施前,护士在风险意识、风险因素认知、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能力、风险应急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10.52分、12.67分、12.98分、13.16分、13.65分,总平均分为(62.98±2.17)分;实施风险管理后,各项指标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为16.83分、17.72分、18.41分、17分、17.28分,总平均分为(87.24±1.40)分。对实施前后护士总得分进行成组T检验,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16.38,p<0.01)详见下图1、图2。

图2实施前后评分情况

2.3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士护理质量改善情况

由患者对风险管理实施前护士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操作技能、知识储备、责任感进行评分,各项平均分分别为15.04分、15.66分、15.84分、16.27分、14.57分,总平均分为(77.38±1.19)分;实施风险管理后,各项指标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为18.39分、19.16分、18.14分、18.49分、18.92分,总平均分为(93.1±0.92)分。对实施前后护士总得分进行成组T检验,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14.91,p<0.01)详见下图3、图4。

图4实施前后评分情况

2.4投诉情况及分析

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投诉次数进行卡方检验可知,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29,p=0.0358)。

表2实施前后投诉情况比较n:例数

投诉事件实施前[n,(%)]实施后[n,(%)]

缺乏责任感8(38.1%)0(0)

护理态度5(23.8%)1(20%)

护理技能4(19.0%)3(60%)

缺乏管理3(14.3%)0(0)

其他1(4.8%)1(20%)

总计21(100%)5(100%)

2.5患者满意度调查

根据问卷结果统计可知,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总满意度由原81%上升至94%,其中满意由57.6%上升至79.3%。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3.18,p<0.01),详见下表3。

表3患者满意度情况分析n:例数

时间n满意[n,(%)]基本满意[n,(%)]不满意[n,(%)]总满意度[n,(%)]

实施前300173(57.7%)70(23.3%)57(19%)243(81%)

实施后300238(79.3%)44(14.7%)18(6%)282(94%)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由最初30起/年降至10起/年,其中因意外事件发生及护士电脑录入问题基本杜绝,给药问题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由此可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改善以往护理问题,还能促进护士自我能力的完善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综上所示,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提高应急能力,同时,也能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实际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芸,谢小华,阳世伟,等.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58-60.

[2]李迎今,徐长妍,初喆,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观察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237.

[3]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